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樓市“限價”凸顯地方政府保護性策略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8日 04: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社會熱議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地方政府害怕房價漲得快而被中央納入“限購名單”,主動出臺所謂的“限價令”,以期回避限購令的到來。

  一旦“限價”置換“限購”,就相當於保護了市場的交易量,尤其是投資需求的交易量。

  一線城市的限購令的確對沒有限購的城市房價是有推動的。因為中國的房地産熱潮的主要推手是高通脹預期,目前CPI和一年期存款之差大約是2.5%。中國房地産調控的方式是限制流動性而不是從價格機制上控制信貸鏈,就好比“不是將洪水疏導,而是築壩攔住它,洪水始終還頂在頭上”,於是老百姓就會想:“也許情勢不好,政府就會開壩”,在這個預期支配下,那些沒有限購的地區,房地産依然會變成一項重要的抵禦性投資資産。

  限購加上流動性控制手段可以達到使房價理性回歸的效果,但是,其過程和效果未必如意。首先,它對房價的影響是一個非常慢的過程,即使未來房價進入下跌通道,走勢也會非常漫長,即所謂“慢慢跌”行情。因為通脹問題長期存在,房價即使下降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有一定的“托力”。其次,對土地交易市場影響非常大,造成土地交易量消失,將快速導致地方政府資産不抵負債的情況。最終的結果不外是中央政府用財政救濟,或者是地方其他稅收必須快速上升,進一步提高稅賦程度,提高了社會的痛苦指數。這種追求平穩的“以時間換空間”的房地産調控做法,産生的是無盡的、不回頭的緩慢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