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海外學者:中國人均財富只是發達國家零頭 或現巨大退休危機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8日 19: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理查德傑克遜(Richard Jackson)

  從人口統計學的觀點來看,中國仍然算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同時面臨一系列挑戰——教育年輕的一代,為增長的適齡工作人口創造就業機會,建立一個現代經濟。然而,中國正面臨驚人的人口轉變。1975年,對於一位老人,就有6名中國孩子。到了2035年,對於每兩位老人,將僅有1名孩子。在1995年到2005年的這十年間,中國總人口中增加了1.07億適齡工作的成年人口。而2025年到2035年的10年間,這一部分人口將減少7900萬。

  現代化遭遇老齡化

  中國的老齡化浪潮那麼難對付,不僅是因為其規模或者逼近的速度,而且是因為它正降臨到一個正處於現代化過程中的社會。當今的發達國家成為老齡社會時,都是富裕的社會和成熟的福利國家,而中國卻在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較早階段開始面臨老齡化的挑戰。不管在未來幾十年經濟增長多麼快,中國將不得不為和發達國家規模相當的老齡化浪潮付出代價,而中國的人均收入和財富卻只是發達國家的零頭。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時,它是一個與全球市場幾乎沒有聯絡的窮國。當今的中國卻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全球經濟大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加工廠。2007年,中國商品和勞務出口已經達到GDP的41%,以美元計成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緊隨美國與德國。其大規模的經常項目盈餘,2007年達到GDP的11%。中國也成為全球重要的債權國,到2008年中期,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了1.8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50%。普通中國人生活水平有非常顯著的提高。中國開始其市場經濟轉型的三十年來,人均收入已增長了11倍。其經濟成功典型地體現在上海浦東商業區令人讚嘆的天際線,以及北京奧運會向整個世界展示的畫卷。

  儘管經濟增長熱力不減,中國仍然是一個低收入的國家。人均收入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增加了11倍,但是即使考慮到購買力的因素,仍然是韓國的五分之一,美國的九分之一。以美元現行匯率計算,2007年中國GDP佔世界份額的6%,而美國人口僅為中國的四分之一,卻産出了全球25%的GDP。在世界歷史上,中國用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更短的時間讓更多的人脫離貧困。可是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04年中國至少還有1.7億人仍生活在每天1美元的貧困線以下。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機構,中國僅有不足1%家庭的收入相當於或者高於美國家庭的平均收入。

  同時,中國的社會結構也面臨著迅速的現代化進程所帶來的挑戰。歐洲和美國的工業革命進行了一個多世紀,中國的工業革命被壓縮到了一代人的時間。經濟改革讓眾多城市職工失去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享有的終生社會保障。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從傳統的農村轉移到繁忙的製造業中心,加入到沒有根基的“流動人口”,目前估計約有1.5億。工業化和城市化在削弱著大家庭,讓環境質量下降。勞動者的流動性在上升,貧富收入差距在加大。

  中國人口快速老齡化可能會加劇高速現代化所産生的社會與經濟的壓力。目前不足三分之一的中國勞動人口參加了某種形式的公共養老金系統。儘管中國國民儲蓄率極高,可是僅有一小部分人積累了足夠的金融資産以支撐他們的退休生活。大多數人將不得不依靠傳統的養老方式:子女。但是由於大家庭弱化以及出生率的下降,這種非正規的安全網已經開始離析了。除非中國做好準備,巨大的退休危機就會出現在地平線上。想象一下,數千萬的中國低收入的流動人口到2020年至2030年期間成熟和步入老齡,數千萬的城市貧困的老人,缺乏養老金和鄰近的親戚。再想象一下,中國西部農村地區的小鎮上同樣有很多無依無靠的老人。

  養老改革期待成功

  迅速老化和迅速發展的中國需要一個覆蓋面廣泛的退休制度,提供充分並且價格合適的福利。這一制度的基礎必須是提供一個覆蓋所有老人的底線,不管他們是否參與了需繳付的公共養老制度,該底線保護使所有的老人免於貧困。

  中國如何應對老齡化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經濟、社會的狀況,及其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如果中國能成功制定一個有效的退休計劃,經濟快速增長的潛在的收益將會放大。如果它失敗了,成本將會上升。的確,沒有一個有效的退休制度,我們很難看到中國長期繁榮的未來。

  當其人口一向有利於經濟增長時,中國一直在“和平崛起”。但是到2020年,人口趨勢可能會削弱中國發展的兩個重要支柱——迅速提高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穩定。

  儘管很難衡量風險,但中國政府正在強調“平衡發展”、建立和諧社會,顯然對風險十分看重。正如許多發展中國家,中國正面對著現代化的壓力,從迅速工業化和城市化到弱化的家庭和擴大的收入差距。這些壓力,如果説在收入迅速增長的年輕的中國是可以承受的,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老齡化中國可能是難以忍受的。

  中國需要一個成功的退休制度改革。有一個普遍覆蓋的老年貧困防護底線,老年人將不必害怕承受過重壓力的家庭會置他們于不顧。有一個真正做實的個人賬戶,更多的老年人會指望舒適的退休生活。勞動者也不必將其收入中不斷增加的份額轉給退休的老年人。中國生活水平上升的軌跡將不再取決於中國的人口轉變。

  成功的退休制度改革還有許多其他的好處。如果老年人有一個受保障的最低養老金,年輕的勞動者就可以在外尋找更好的工作,不必擔憂家中年邁的父母。如果勞動者擁有完全可以流動的賬戶,他們就能冒更大的風險開闢新的工作、職業或者生意,而不用擔心他們自己未來的老年保障。結果從長期來看將增加經濟的動力與活力。政治結果則可能是強化公眾對公共計劃者和管理者的支持,他們智慧地為中國前所未有的人口轉變作出了準備。

  成功的退休改革將在強化中國資本[5.00 0.00%]市場的成長方面起到特別基礎和積極的作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同意一個發展中國家遲早要建立一個更寬和更深的資本市場。中國也不例外。今天,中國有數億個工作家庭將其金錢投資到非生産性的房地産或者低收益的銀行儲蓄中,而中國需要資本市場更有效地從儲蓄中生成資本。中國還需要一個更廣更深的資本市場以有效地將資本分配到新興的産業和商業,從而在未來幾十年內將其經濟在全球價值鏈上升級。

  顯然,這一轉變需要許多的機制改革,包括受法律保護的擁有權,專家型的監管機構擁有執法權保證金融市場的公正交易,讓投資者免於欺詐。然而,在操作中,全國性的個人賬戶制度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力量的關鍵來源。除了注入中國資本市場資金的數額,改革後的養老金制度中做實的部分將成為其資本市場融入全球強大的推動力量。實際上,個人賬戶將成為普通中國家庭幫助中國分散其資産組合的載體。個人賬戶還能教育勞動者金融市場是如何運作的。

  資本市場的未來將可能決定中國未來在世界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世界融為一體的強大市場將保證均衡的經濟增長以及更重要的全球角色。弱小的和孤立的市場可能導致不均衡的增長、過於依靠外國直接投資以及較次要的全球角色。成功的退休改革可以將中國引向更主導的角色——這將不僅有助於它自己的利益,而且對所有的國家都有好處。

  如果中國能成功應對老齡化挑戰,未來不僅是老年人退休更舒適和家人憂慮更少,而且未來資本的形成更強,生活水平更高,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更堅定。最重要的是,中國未來在全球經濟中成熟的角色將發生轉換——從一個巨大的低技能的勞動力儲備國到一個充滿活力、高儲蓄、高投資、高增加值的經濟體。這將給整個世界帶來極其深遠的影響。

  有許多理由可以期待中國將會走出一條成功的道路。

  政府承諾建立一個全民的養老金制度,還承認做實的退休儲蓄的決定性的優勢。它已經開始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的空賬戶,建立了全國養老金儲備基金,為僱主發起的企業年金的補充制度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一方面,中央政府的財政能力更強,能為防貧底線籌資,也能讓養老保險中無資金準備的負債社會化。另一方面,最近政府的改革已經強化了産權及資本市場的監管,去除了許多做實養老金制度的障礙。

  本文為“銀發中國”專欄的開篇,在後續文章中,我們將首先從人口結構的轉變來談中國的退休危機,在談及中國退休制度的演化之後,討論中國退休改革的新方向。

  [作者係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主管全球老齡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