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江西古宅暴利拆賣成産業鏈 20萬收購轉手賺百萬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8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于垚峰 發自江西都昌

  在江西省都昌縣萬戶鎮,老劉家的一幢建於清朝道光年間(1830年左右)的古宅,被當地生意人鄧繼成以20萬元的價格收走。經過一番拆裝和修繕,鄧繼成轉手以140萬元售出,凈賺百萬。

  以都昌為中心,延伸到江西婺源、景德鎮、撫州等地,上述古宅拆賣生意異常紅火,專業的拆賣隊伍順勢而生。如今,古宅收購、修繕、拆裝、出售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産業鏈。

  一幢古宅獲利百萬

  9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江西省都昌縣萬戶鎮,在一棟棟深宅大院內,隨處可見雕梁畫棟,陡峭的飛檐和涂上了桐油的傢具盡顯這些老屋的不凡身世。老劉家的宅基地上,昔日富麗堂皇的古宅,如今只剩下一堆“秦磚漢瓦”。

  老劉告訴記者,他家的古宅是“爺爺的爺爺輩”留下來的,始建於清道光年間,至今至少有180多年的歷史。

  “當時祖上是做藥材生意的,在景德鎮賺到了錢,就在家鄉蓋了一幢大房子,賣的時候,家中還有一排古代裝藥的藥櫃,保存還算完好。”老劉説,最近幾年,來找他買房子的人特別多,但是他一直住在裏面,捨不得賣,再加上他的幾個子女都在外面,收入還可以,不缺錢用,便一直沒有賣。

  但是,今年6月的一次閃電擊中了古宅的棟樑,一根木雕脫落,險些砸中老劉。子女知道這事後,執意要賣掉古宅,説要在原地重新給老劉蓋一間房子。

  鄰鎮從事古宅收購的鄧繼光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聯絡上老劉的子女。通過多次協商,老劉家的這幢古宅最終以2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鄧繼光。

  老劉的小兒子劉輝告訴記者,住在這座古宅裏,安全隱患大,再加上每年都要維修,花了錢不説,還麻煩。“為了父親的安全考慮,我們早就想把這宅子給賣了,但是因為父親捨不得,這次借著這個機會,幾兄弟一起説服了他。”

  鄧繼光收購了老劉家的古宅後,只用了不到一週的時間,就將其整體拆遷至鄰鎮一座空地上,重新安裝,將破損的房屋構件進行修補。8月底,鄧繼光成功地將這幢古宅賣給了一名來自浙江義烏的商人,出售價格為140萬元,除去收購成本20萬元,以及維修費和拆遷人工費10萬元左右,這幢古宅為鄧繼光帶來了百萬元的純利潤。

  老劉告訴記者,之前不少來他家看古宅的人,以及那個最終的買家,都是看中古宅裏的藥櫃等構件,這些有著近二百年曆史的藥櫃,至今還殘留著中藥的味道。

  “不是每一幢古宅都能賣到這麼高的價錢,都能有這麼高的利潤,也有過一幢花了20萬元收購,到最後只賣了26萬元的情況。”鄧繼光説,他們做古宅收購生意,背後是一個團隊,有很多投資人,因此雖然獲利多,但是均攤下來,每個人拿到的並不多。

  鄧繼光説,他在古宅中,看到了豐厚的利潤價值。僅今年上半年,他就從都昌本地以及婺源縣、景德鎮等地,收購了近十套古宅,然後將這些古宅賣給江浙和廣東深圳的富商。“主要還是江浙商人買的多,我們收購來的古宅,最高賣過180萬,普通的就是幾十萬的價格。”

  收購出售古建築成風

  最早活躍在都昌和江西省內收購古宅的,都是來自江浙一帶的富商。

  在都昌縣南峰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見到了來自浙江紹興的商人周純陽,在南峰鎮狹小的街道上,他開著一輛挂著“浙D”牌照的寶馬汽車,顯得格外耀眼。

  “我們鎮上沒有這麼豪華的車,一看就是來這兒買古宅的。”“這輛車原來也見過,應該是經常來這兒收購古宅的……”豪車在小鎮上來回穿梭,鎮上的老鄉不免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做了五六年古宅生意的周純陽説,他轉手的古宅已有二三十套,目前手中還有幾套。

  周純陽説,他是一名企業家,在紹興擁有一家上千人的企業。收購古宅只是他的業餘工作,他喜歡徽派建築的古宅,因此一有時間,便往江西婺源、景德鎮和都昌等地跑。“喜歡徽派古建築外的黛瓦、粉壁、馬頭墻,以及高宅、深井、大廳的居住特點,還有磚雕、木雕、石雕的裝飾特色。”他侃侃而談。

  周純陽告訴記者,目前古宅的升值速度很快,不少資金背景雄厚的企業、商人都想入手一套古宅,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目前活躍在江西、安徽、福建和湖南等地收購古宅的,多是江浙一帶的富商。有時候我們比較忙,沒有辦法去各個村落尋訪,這時候,我們就會找當地的人,幫我們代為找尋古宅。”

  江浙商人的尋宅需求,催生了當地的古宅收購潮。

  據都昌縣南峰鎮政府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現在都昌古宅收購有一個鮮明特徵:開著名車來收購的,都是江浙等地的商人;騎著摩托車走村串戶收購的,都是本地人。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在都昌縣南峰鎮,有幾個收購古宅的隊伍,他們都是多人合夥出資,共同經營,分工明確。有人負責走村串戶尋找古宅,有的負責尋找外地買家,有的負責打通政府關節。“這些合夥人中,一般會有一個在政府機關工作的人,便於為他們掃清古建築拆遷工作中的障礙。比如説,有的古宅挂了文物保護牌的,就通過政府的人,打通關係,把牌摘了,實現順利拆遷。”

  當越來越多的生意人開始進村收購古宅,這些古宅的擁有者也變得更加謹慎。他們一方面向接觸他們的商人報價,同時,又將古宅的出售信息挂在網上,再配上古宅的全貌照片,尋找終端買家,以期獲得利潤最大化。

  在都昌縣北山鄉,一位姓向的村民向記者介紹,他家的古宅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裏面的浮雕、木雕等構件保存完好,當地做古宅生意的只給他開了18萬元,而他在網上挂出的售價是100萬元。

  古宅買賣在十年前尚未興起,一部分古宅年久失修,搖搖欲墜,是農戶眼中的“包袱”,文物保護部門眼中的“雞肋”。然而,其建築風格非常精美。周純陽説,“這樣的古宅,從當初的無人問津,到現在的動輒售價百萬,不過十年的時間。”

  拆賣産業鏈成形

  9月6日,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背著包帶著相機來到都昌縣萬戶鎮時,一名“摩的”司機自然地將記者與古民居的收購商聯絡到一起,立刻驅車來到記者面前,“你是來收購老房子的吧?我可以帶你去,我知道哪專門出售老房子。”

  司機將記者帶到一條馬路邊,四五幢從別處拆過來的古建築整齊地安裝成一排。古宅的對面,有一戶三層樓的人家,戶主便是這些古宅的所有者。該戶主説,在這些古宅中,有一幢800多平方米的,是從浙江紹興拆過來的,餘下多為200平方米左右,都是都昌本地拆遷過來的。

  據了解,在過去幾年中,都昌縣南峰鎮、薌溪鄉、萬戶鎮等地的古宅收購市場十分火熱,而且,這樣的買賣已經在當地形成了一條産業鏈。

  在全國各地紛紛向城市化改造大步邁進時,被人遺忘的古宅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拆裝出售、買賣遷移、異地重建,一個個圍繞古宅的關鍵詞,刺激著人們的神經。

  在薌溪鄉、南峰鎮等地,都有這類古建築買賣的場所。在薌溪鄉從事古宅收購的余建新告訴記者,他們收購出售古宅,背後的團隊分為行政組、拆遷組、運輸組和保衛組等部門。行政組是收購團隊的核心,負責尋找古宅,決定買賣;拆遷組主要負責古宅的拆卸、修復和安裝;運輸組則負責古宅的運輸;保衛組負責對已購古宅進行看守。各司其責,分工明確。

  “後面的組基本都是聘請過來的,他們拿的是工資。”余建新説,這個團隊的核心是幾個投資商,他們定下了收購古宅,讓工人們修復後,然後再賣到浙江、江蘇、深圳、北京等地。

  據余建新介紹,一套古宅的交易流程是:首先,他們在村裏看中某套古宅,通過其隊伍中在政府工作的人員,打聽古宅是否屬於文物保護單位,能否拆得動;接著,他們與古宅所有者開始商談,確定價錢,一般先支付30%的定金,其餘部分在一定期限內支付,這段時間就方便古宅所有者另尋買家;再接下來,如果有客商看中了他們買來的古宅,便商談價格,簽訂協議後,預付50%定金,在規定的時間內,他們負責拆卸、裝車;最後,將貨送到高速路上,與買家交接,並支付餘下的50%費用,他們再拿這筆錢支付給古宅所有者餘下70%的費用。一宗買賣就此全部結束,一般花費的時間在兩個月左右。

  余建新透露,到現在,他們已經銷售了十多套古宅,主要都是賣給浙江、深圳等地的商人。現在他們手上還有12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築等著出售,“都是明清時期的房子,最少的也有200多年。”

  據余建新介紹,在整個都昌縣,像他一樣活躍在古建築收購一線的從業人員,有幾百人之多。他説,跟前幾年比,現在熱衷收購古宅的人少些了,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

  古宅保護尷尬凸顯

  據介紹,古民居建築在出售過程中,價格主要由收購商定,標準是看古民居的各種文物要素是否齊全而定。比如,是否有完整的木雕、磚雕或古雕,房屋的時間是否久遠、有特色等。

  都昌縣博物館館長魏金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都昌與景德鎮毗鄰,老房子的徽派特點顯著。不過由於都昌屬於沿湖地帶,1998年的大水衝了許多老房子,現在完整保留下來的已經不多,只有100多幢,列入文物保護名錄的有50幢左右,而正式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僅七八幢。

  魏金玲説,按照國家文物保護法規,列入了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但屋內構件屬於文物的古宅,都不得私自進行交易。但是這些古宅均屬私有,如果戶主硬要拆,文物保護部門也沒有辦法,無法對其進行處罰。

  “已列入文物保護行列的古建築,破損也是非常嚴重,如果不及時進行修復,恐難以保存。”魏金玲説,但是,修復的費用捉襟見肘。目前,整個都昌縣撥給古宅修復的經費只有1.5萬元,均攤下來,每幢古宅的維修費用只有2000元,杯水車薪罷了。她表示,如果要對屬於文物保護的古建築進行修復,每幢年維修費用需要2萬元左右。

  “如果政府再不加以重視並付諸行動的話,這一百多幢古建築遲早要被外地商人買去,遠離它的故土。”面對越來越多的古宅向江浙等地整體搬遷的現象,魏金玲憂心忡忡。

  江西師範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王東林認為,異地拆遷對古建築的價值是一種極大的破壞,遺産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建築本身,它的周邊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古建築一旦脫離了原有的文化環境,價值就將大打折扣。”

  王東林還呼籲,各地的古建築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富商們如果要拆古建築,以體現自己有文化品味,首先要學會尊重文化。“戴上文化的帽子,並不一定就有文化品味。”他説。

  古宅交易流程

  1

  收購者看中某套古宅,通過團隊中的政府工作人員打聽古宅是否屬文物保護單位

  2

  與古宅所有者商談,確定價錢,先支付30%定金,其餘部分在一定期限內支付

  3

  客商看中古宅,商談價格,簽訂協議後,預付50%定金,在規定時間內拆卸、裝車

  4

  將古宅送到高速路上,與買家交接,支付餘下50%費用,再拿這筆錢支付給古宅所有者餘下70%費用

  古宅收購團隊構成

  分為行政組、拆遷組、運輸組和保衛組等部門。行政組是收購團隊的核心,負責尋找古宅,決定買賣;拆遷組主要負責古宅的拆卸、修復和安裝;運輸組則負責古宅的運輸;保衛組負責對已購古宅進行看守。

  資料鏈結

  徽派建築

  徽派建築是中國古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區 (今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績溪縣、江西省婺源縣)以及泛徽州地區(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它的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廟、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物中。

  徽派建築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在總體佈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佈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墻、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傳統和優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形成獨具一格的徽派建築風格。粉墻、瓦、馬頭墻、磚木石雕及層樓疊院、高脊飛檐、曲徑回廊、亭臺樓榭等的和諧組合,構成徽派建築的基調。徽派古民居規模宏偉、結構合理、佈局協調、風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裝飾在門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磚、木、石雕,工藝精湛,造型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