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無論是國企還是外企,濫用其市場影響力才是危及糧食安全的根因
特約評論員 劉曉忠
據悉,中儲糧正對邦吉、嘉吉等外資在國內糧油市場之境況展開調查。無論這是否真的,中儲糧的角色與定位都值得探討。事實上,中儲糧控制的政策性 糧倉是糧油市場最大的供給主體,中儲糧若未能徹底剝離政策性業務下轉型為糧商,無疑很容易使政策性代儲糧變成中儲糧旗下糧油加工部門的商業糧倉,致使中糧 等陷入不公平競爭之境地,如去年中儲糧子公司把政策性出庫糧自買自賣給分支機構,就暴露出這一風險隱患。此外,自中儲糧成立以來,儲備糧代儲體系不僅未能 實現平抑市場糧價和防止谷賤傷農等政策目標,而糧價異動經常發生。同時中儲糧托市收購使市場糧價失真,農業部門無法根據糧價變動而有效配置資源,從而導致 近年來糧價上漲與谷賤傷農並存。
而如果在維繫儲備糧制度下,在政策性代儲業務中引入中糧等與中儲糧競爭,則反而使中糧、中紡等也變相成為了兩棲作業之實體。這樣的最終結果也會 給市場造成了明顯扭曲。殊不知,若中糧等國企也參與中央儲備糧收購,那麼表面上中央儲備糧體系是政策性的,但實質卻成為了享受財政補貼的中儲糧和中糧等的 商業化糧倉,儘管這對邦吉等外資糧油巨頭的影響有限,但對諸多民企則構成實質性傷害——這些實力弱小的民企將更難與享受政策補貼的國企展開公平競爭。同 時,這勢將直接限制消費者的市場選擇自由,一旦國內糧油市場出現有補貼的國企與擁有雄厚實力的外資之寡頭競爭格局,給消費者帶來的將是寡頭糧價而非市場競 爭糧價。
可見,外資在國內糧油市場地位並不是危及中國糧油市場乃至糧食安全的主因,任何在國內糧油市場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不管是國企還是外企,濫用其市場影響力之行為才是危及糧食安全的根因。
若中儲糧的商業化轉型能成為促進糧食流通體系市場化改革、促使反思當前基於對糧食國際貿易缺乏自信的傳統糧食安全觀,那麼這將不亞於聯産承包制 對農業和農村之影響。糧食流通體系的市場化,將意味著糧食生産部門可深層參與到利潤豐厚的糧食交易環節,強化農業專業化社會分工,提高農業生産率和農民收 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