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文/桂浩明
8月17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香港出席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時表示,將允許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方式(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起步金額為200億元人民幣。
消息一齣,當天港股反應熱烈,恒生指數開盤上漲0.63%,盤中最高漲幅達1.38%。對於境內股市這無疑也是一個利好,可以擴大A股市場的資金流入渠道,但A股當天表現不溫不火,全天振幅只有0.81%,收盤微跌6.91點。
A股市場的反應可能與被投資者看淡的QF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有關。QFII進入境內股市十年,剛開始受到了投資者的熱烈追捧,後因“水土不服”表現不佳而漸漸被投資者淡忘。
而200億元RQFII的進入,相對於目前境內股市來説,的確規模太小。市場反應平淡也在情理之中。
RQFII拓寬人民幣投資渠道
RQFII(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原來被市場俗稱為“小QFII”。而根據QFII規則,海外金融機構取得了在境內開展證券投資資格後,將其所掌控的外匯拿到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兌換,換成人民幣在境內開展投資;以後也可以將盈利通過外管局再換回外匯,匯到境外。
現實問題是,在香港地區有大量人民幣積澱,香港的投資者希望用這部分資金到境內投資。根據規定,來自香港的資金也被歸為“外資”,如果要投資境內股市,也需要通過QFII進行。但這部分“外資”其實是人民幣,這就需要對原來的制度作些修正,RQFII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的。
RQFII的設計特點是,香港金融機構在獲取QFII資格後,根據規定的額度將人民幣匯入境內進行投資,與普通QFII相比,少了一道換匯程序。雖然只是制度上的一次小調整,但意義很大。RQFII實施後,海外人民幣可以直接回流到境內進行投資,這是外匯管理的一大突破。
事實上,RQFII在幾年前就提出了,香港實行與美元挂鉤的匯率制度,港幣匯率參照美元。幾年來,美元相對人民幣不斷貶值,利率也很低。香港居民都不願意持有太多港幣,都希望持有人民幣。所以,人民幣在香港的留存數量不斷上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超過了1萬億元。
這麼龐大的規模,意味著資金不可能僅停留在現金或儲蓄領域,一定會想方設法尋求更好的投資機會。目前港資到境內進行實業投資,可以將港幣直接帶進來,不需要使用人民幣。於是,大量滯港的人民幣,最好的出路就是進入境內資本市場,RQFII就成為香港人民幣最好的投資選擇。
2010年,RQFII相關規則基本成型。近期,為了體現境內與香港更為緊密的經貿關係,支持香港經濟發展,中央決定正式實施RQFII制度,起步金額為200億元人民幣。
RQFII的推出會帶來什麼?這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首先,上萬億元的滯港人民幣,有了新的投資渠道。這部分資金投到境內證券市場,即便只參與國債和國債回購交易,也能獲得比銀行利息高得多的收益,有利於資産的保值增值,維護香港人民幣持有者的利益。
其次,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人民幣國際化也非常受人關注。今年以來,已經有企業在香港試點發行人民幣股票,這是從另一條途徑探索人民幣國際化。而RQFII制度的出現,更豐富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産品線,同時為境內金融開放作出了新的探索。
QFII在境內市場表現不佳
RQFII是投向境內證券市場的,我們不妨先對QFII制度在境內實施十年作一番回顧。
QF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這個發源於中國台灣的金融制度,UBS(瑞士銀行集團)最早獲得在境內從事QFII業務資格,也是最早正規下單買賣人民幣A股的外資金融企業。目前,已有50余家海外機構在境內開展QFII業務,資産規模約100多億美元。應該説,QFII的發展並不算太快。
起初,投資者對QFII的一舉一動十分關心,被QFII“相中”的股票,多半會有不錯的表現。
但是,近幾年,QFII在境內的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現在已沒有多少投資者關注QFII的倉位與重點持倉品種。有人説,是因為QFII沒有顯現出令人羨慕的投資能力。也有人説,是因為QFII規模增長不快,在一個由資金決定走勢的市場中,自然是話語權旁落。
而事實上,當初管理層決定引進QFII時,並非為股市引進資金,而是希望引進海外的投資理念,推動境內資本市場的成熟。應該説,這一招在當時確實管用,滬深股市也的確出現過以“五朵金花”(有色金屬、煤炭、金融、地産、工程機械)為代表的結構性行情,給熊氣瀰漫的市場注入了些許活力,也令價值投資理念在市場上有了實踐的機會。
但問題是,一方面,由於QFII構成很複雜,投資水平參差不齊,在它們身上真正能體現出價值投資思路與操作技巧的機構很有限,這就使QFII的市場影響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境內股市“新興+轉軌”的特點,也使價值投資理念不容易在市場上取得良好反響。而且,股改後,市場運行環境很不穩定,政策市特徵有增無減,甚至還進一步演化為“宏觀數據市”。
這種情況下,QFII的用武之地自然不大。必須承認,QFII不再是市場熱門,甚至正在被投資者遺忘,最根本的原因是“水土不服”。承認這一點也許會讓一些人感到難堪,但這是一個客觀現實。
RQFII投資規模太小
QFII的現實是如此,RQFII進來又會怎樣?目前,境內銀行股估值已經很低,同一家銀行,在A股的流通價格要低於在香港的H股價格。主要原因就是境內市場缺乏流動性。
那麼,引進200億元的RQFII後,這個局面會改變嗎?很簡單:不會。因為相對於境內股市來説,無論是QFII還是RQFII,規模都太小。應該承認,搞200億元的RQFII對香港來説只是象徵性的舉措,對境內股市又何嘗不是這樣?
而且包括即將在境內推出的港股組合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目前也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A股在得悉香港獲得200億元RQFII額度後,沒有作出任何反應,投資者沒有以為海外機構入市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國際金融市場正在動蕩,宣佈實施RQFII制度,只要堅持下去,RQFII能夠帶給投資者更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