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何芳
中國電動車的發展正在回歸理性,這是9月2日-4日,在天津的2011年中國汽車産業發展論壇發出的明確信號。
已經上報國務院、備受業內關注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1年~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很可能取消關於新能源汽車目標的描述,以及國家投入1000億等並不務實甚至是誇大的內容。
“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對‘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技術路線等等一切意見是高度一致的,而且這個文件是各部門討論以後彙報給國務院的。”9月3日,關於“《規劃》難産源於各部委之間意見存在分歧”一説,工信部副部長蘇波明確給予否認。
“最終出臺的《規劃》,應該會是一個比較謹慎的版本,一些興奮點可能會取消,比如初稿起草時的一些具體目標部分會去掉,特別是2020年達到500萬輛的目標,這個目標當初起草的時候,也沒有什麼依據。”9月6日,一位參與起草《規劃》的電動車專家告訴記者。
從狂熱到理性
“我們已經是市場經濟了,即使是國家投入也不能違背WTO原則,國家的投入只能是基礎設施的投入,不可能是形成生産能力的投入。”
“據説規模和目標都會取消,之前定的五百萬隻是和其他國家相比,一個泛泛的提法。高鐵出了問題,對汽車工業是前車之鑒。電動車的發展方向沒有問題,但路途非常漫長。”9月3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張小虞告訴記者,500萬的數字過於激進。
《規劃》最初版本中曾提到,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産銷量達到500萬輛,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佔乘用車年産銷量的50%以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目標。
張小虞解釋説,投入千億絕對是空話,不是國家投入一千億,“十五”期間投入了8個億,“十一五”投入了12.5個億,財政投才是國家投,企業投入不算國家投入。“我們已經是市場經濟了,即使是國家投入也不能違背WTO原則,國家的投入只能是基礎設施的投入,不可能是形成生産能力的投入。”
按照《規劃》初稿,在未來10年,中央財政將投入1000億元用於新能源産業核心技術,其中,500億元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和産業化,促進公共平臺等聯合開發機制;300億元用於支持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200億元用於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的節能汽車。
另外還將有100億元用於扶持核心汽車零部件業發展;50億元用於試點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顯然,這樣的提法也將在《規劃》最終版本中被弱化。
關於電動車的發展,以杭州電動車自燃事件為結點,業內出現很大爭議。特別是7月16日,《求是》雜誌發表了溫家寶總理在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節選,文中直接指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尚不明確等系列問題,這甚至被很多人認為國家對電動車的發展戰略有所動搖。
作為回應,8月19日,科技部和工信部兩大部委專門組織業內專家,召開了關於新能源和電動車未來發展的閉門會議。“那場由科技部萬鋼和工信部苗圩兩位部長親自主持的會議,應該是對溫總理講話的一種回應,會議上並沒有什麼顛覆性的觀點,最為激烈的觀點無非是聯絡杭州電動車自燃事件,對電池技術發展提出的質疑。”一位參會專家告訴記者。
“按照我個人的理解,我並沒有感覺得到總理是在對電動車目前的發展提出批評或者是懷疑,而是客觀地指出,電動車産業的發展要按照科學的態度進行。”該專家同時強調,關於電動車的發展不能走兩個極端,既不能頭腦發熱,也不能遇到問題就不知所措,停滯不前,而是要踏踏實實地做,電動車的前景是沒有問題的。
堅定電動車戰略
“‘十二五’期間,我認為汽車的小型化和動力的電氣化的兩大潮流相會合,是發展我國小型電動汽車的黃金機遇。”
“發展電動汽車已經被各國政府普遍確立為保障能源安全和轉型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不管哪個國家,不管美國、歐盟、日本,沒有異議的,所以方向是沒有問題的。” 9月4日,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
作為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組組長,歐陽明高的思路多少反映了《規劃》中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
按照歐陽明高的預測,2020年之前汽油機汽車還會繼續增長,但是2020年之後就會有一個比較大的下降。“‘十二五’期間,我認為汽車的小型化和動力的電氣化的兩大潮流相會合,是發展我國小型電動汽車的黃金機遇。”
總體來講,“十二五”是將能源多元化、動力電氣化兩大趨勢相統一,研究新一代純電動驅動平臺,搶佔電動汽車的技術制高點。在歐陽明高看來,這説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非常難。
具體路徑方面,歐陽明高提出了一個“兩頭擠的”車型開發戰略,即根據車型的大小和里程的長短,把這個車分成了幾段,短途使用中低速小型是純電動的區域,高速、長途這方面燃料電池有優勢,中間部分是可充電,常規混合動力佔主導的區域。
《規劃》應兼顧能源多元化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汽車業節能近期還來自於傳統車節能的貢獻,近10年,來自於傳統車能源效率提高將佔到近80%左右。
9月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榮惠康告訴記者,《規劃》近期不會出臺,新能源政策多元化發展方面還應該多聽取業內意見。“提及新能源汽車,大部分想到的只是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這是很片面的。”
多位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為,目前電動車在中國還不具備産業化的條件,新能源應大力發展的方向是混合動力、天然氣和甲醇,這樣才符合我們國家的國情。
在榮惠康看來,燃料問題就看四個方面能不能得到解決,第一有沒有資源,第二會不會造成污染,第三能不能節能,第四能不能減排,甲醇完全符合這幾個條件。
“能源多元化就不能光是電,即使是電,70%以上是煤電,煤燃燒過程變成電。現在我們用煤做甲醇,它的硫可以全部回收,它的二氧化碳也可吸收利用,目前,國內一家企業可以做到,甲醇濃度70%的二氧化碳可以回收做尿素、醋酸。” 榮惠康強調。
榮惠康舉了個例子——在山西長治有148台甲醇大客車由一汽6102發動機改的,已經運轉了六年,成本比汽油車、柴油車要降低40%。
“目前中國電動車還沒到産業化階段。比亞迪花了幾個億投一個電池廠,投了好幾年了依然沒有實現産業化,車企必須加強調查研究,搞清楚自己的産品結構怎麼適應市場要求,這才是最重要的。”榮惠康堅定電動車還需要一個艱難的攻關,“各個企業做足準備是必要的,但是目前重點應該放在混合動力、天然氣和甲醇這幾個方向上。”
關於替代能源,按照國家“十二五”期間的設計,天然氣將在民用交通上的應用會加大力度。在中國整個能源結構中,目前天然氣比例很低,不到4%,世界平均水平在23.8%。“十二五”時期,天然氣要有一個大的發展,有可能提高4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預測,天然氣在民用當中還有非常大的應用空間,目前在能源行業中討論比較多的天然氣應用的一個方向,就是汽車和交通。
在兼顧能源多元化的同時,注重傳統汽車的節能減排是另一項工作。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汽車業節能近期還來自於傳統車節能的貢獻,近10年左右,來自於傳統車能源效率提高將佔到近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