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假洋文憑形成産業鏈:9萬買個洋博士一年速成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5日 0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資料漫畫:洋文憑

  註冊“教育培訓公司”,利用短信傳播假消息,聲稱不用考試就可以獲得世界名校文憑,並利用山寨網站來騙取受害人錢財——北京市警方近日破獲了一系列涉及假洋文憑的犯罪案件,查實已有200多名企業高管被騙,涉案金額高達上千萬元。一場假洋文憑騙局為何能讓如此多的“聰明人”上當?半月談記者最近在北京市海淀區看守所聽一位被捕的原從業人員講述了其中內幕。

  “洋碩士”“洋博士”一年速成

  因非法經營而被逮捕羈押的余某告訴半月談記者,2008年,經業內人士介紹,他得到“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授權,可在國內以“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名義招生辦學。

  取得授權後,余某租用海淀區北大資源大廈的幾間辦公室,掛牌“哥倫比亞國際學院中國管理中心”,並對外招收MBA(工商管理碩士)、DBA(工商管理博士)課程的學員,然後聘請老師並租用場地給學員授課,組織學員答辯。

  余某表示,除了在國內學習,他們還會組織學員去美國“學習”一次,費用由學員自己承擔。“一般也就4天的時間,説是學習,實際就是考察,到處看看玩玩。”

  “論文答辯一般安排在新加坡,我們會提前在國內組織預答辯,其實也就是走個形式,不可能不過。”余某説,不管是MBA還是DBA,只需要一年的時間,完成上述“學習任務”後,學員就能拿到“哥倫比亞國際學院”頒發的學位。

  當然,學員也要為速成洋文憑支付高昂費用。“碩士5萬多,博士9萬多,這是我們一般的收費標準。”余某告訴記者。

  據海淀區檢察院辦案人員介紹,2008年到2010年,余某夥同另外兩家公司負責人,以招收“哥倫比亞國際學院”MBA、DBA課程學員為名,共收取學員費用207萬元。

  儘管學員們投入高成本拿到“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文憑,但實際上這樣一紙洋文憑根本就是“美麗的謊言”。記者通過查詢教育部涉外監管信息網發現,所謂的“哥倫比亞國際學院”並不在教育部公佈的美國大學名單之列,這所學校頒發的文憑並沒有得到教育部的承認。

  招生、培訓、發文憑“一條龍”

  30多歲的余某此前一直在北京中關村從事技術工作,在看到不少人開公司“倒洋文憑”發財後,他也選擇了這條“生財之道”。“這個産業已經存在10多年了,已經形成了一個産業鏈。”

  辦理過多起假洋文憑犯罪案件的海淀區檢察院檢察官饒明黨告訴記者,犯罪嫌疑人設立教育諮詢類公司,以公司名義招聘員工,公司之間分段負責招生、培訓、論文答辯、頒發學位、學歷認證等各個環節,“一條龍”的運作模式明顯。

  為了能招到更多的學員,余某與另外兩家公司簽訂協議,由它們分別對外獨立招收學員,聘請老師並租用場地給學員授課,組織學員參加余某安排的論文答辯。學員通過答辯後,則由余某頒發“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學位證書,而兩家公司則在收取報名費、學費等費用後向余某交納一定分成。

  “其實,在這個産業鏈上,我們賺得並不多。”余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向學員收的費用中,負責招生的拿40%,交給國外學校20%左右,聘請老師佔了20%多,到我們這,差不多只能拿到20%。”

  余某説,招生是利潤最豐厚的環節,許多公司在如何吸引學員上做足了功課。

  “公司辦公地點選在北大、清華這些名牌大學校內或附近,或者租賃學校的教室作為上課地點,聘請學校的老師給學員上課。”余某告訴記者,一些公司千方百計和名牌大學拉上關係,通過“傍名校”來獲取學員的信任。

  饒明黨介紹,除了“傍名校”,犯罪嫌疑人還在洋文憑校名上花盡心思,有的編造一些根本不存在、但名稱頗具吸引力的大學,如美國內申大學、美國理工大學等,也有的用亞伯拉罕林肯大學等與美國一些名校相似的名稱誤導受害人。

  製作山寨網站則是迷惑受害人的另一個慣用手段。犯罪嫌疑人先在互聯網上模倣高校網站製作一個山寨網站,在該網站及其他網站發佈學校簡章及招生宣傳信息,之後再倣照教育部學歷認證中心網站製作另一個山寨網站,進而對自己頒發的學歷證書進行認證。

  造假亂象凸顯監管、誠信雙缺失

  余某稱,在國內,負責假洋文憑培訓內容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幾個大城市,而負責招生的公司遍及全國各地。根據他的經驗判斷,這個産業的從業人員估計至少有幾萬人。

  余某告訴記者,他的公司從註冊開始,一直並沒有相關部門上門過問他們的業務。監管的缺失,導致各種“教育諮詢公司”紛紛加入到批量生産假洋文憑的行列中來。

  辦案人員向記者講述了徐女士買洋文憑被騙的遭遇。2010年8月,徐女士收到某公司發來的一條短信,內容是該公司可以幫助辦理美國林肯大學DBA學位。徐女士和對方聯絡後,對方自稱他們公司是美國林肯大學在中國的辦學點,徐女士只需交19萬元(學費和報名費14萬元,認證費5萬元),不用上課,也不用考試,就可以拿到美國林肯大學DBA學位證書,並承諾如果拿不到證書或證書通不過認證,公司保證全額退款。

  在拿到這家公司的承諾書後,徐女士給對方賬戶匯去了14萬元的學費和報名費,事後這家公司通知徐女士到清華大學東門外一個培訓班上了幾次課,隨後徐女士又按要求交了現金5萬元的證書認證費。2011年1月,這家公司給徐女士一張美國公立亞伯拉罕林肯大學的DBA學位證書,並稱這和之前説的美國林肯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是一樣的。證書蓋有“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專用章”的鋼印。後徐女士到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諮詢得知,這張證書是假的。

  海淀區檢察院的辦案人員告訴記者,今年1月至5月,該院共受理利用國外假學歷實施的犯罪案件7件33人,涉案金額近800萬元,受害人多達339人,受害者中8成是企業副總經理以上級別的高管人員,甚至還包括知名企業的高管。

  稍有些常識的人都應該明白,正規的國外大學文憑不可能如此輕易獲得,那為何這些企業高管還對買得一紙假洋文憑趨之若鶩?説到底,是缺乏誠信的社會環境催生了買文憑現象,失信成本低、守信成本高的現實也使買文憑者即使被戳穿也不會付出太多代價,因而許多人即使面對假文憑也願意買單,而制假者也就有機可乘。要根治假洋文憑問題,還要從夯實誠信基礎開始。(《半月談內部版》2011年第9期 半月談記者 李江濤 涂銘 李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