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黎明:買賣假文憑是騙子之間的交易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3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虛擬@現實之黎明專欄

  只要支付一定費用,無需上課,也不用參加考試或論文答辯,便能獲得美國某些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碩士或博士學位證書——— 走這條道、上這種當的“被詐騙人”,其“受害人”的身份值得懷疑。

  6月20日《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1-5月,北京海淀區檢察院共受理利用國外假學歷實施的詐騙犯罪7件,涉案金額達796.8萬元。相關案件的受害人分佈在全國各地,人數達339人,被騙費用少則兩萬元多則19萬元,受害人中八成是企業高管人員。

  我對“辦理文憑”的網絡廣告印象很深,因為它的帖量之大與“堅韌頑強”的傳播勁頭,可以讓所有網站感受到“頭大”。許多網絡編輯都有“刪帖刪到手抽筋”的經歷,一些“著名博主”也被其騷擾,博客跟帖頁面煞是難看。像這種已經對網絡生態發生較大影響的“産業”,僅其負責宣傳與通聯的人數,估計最低也在萬名以上。

  海淀區檢察院受理的假學歷詐騙案件,不過是此類犯罪事件中“偶爾敗露”的極少數。向“文憑騙子”交過錢,已經拿到或還沒拿到假文憑的人,也絕非僅有區區數百人。全國各地究竟有多少幹這行的組合、幹這種事的人員,究竟有多少“受害人”,恐怕沒有人能夠掌握確切信息。

  “文憑騙子”多而敗露的少,原因之一即“被騙者”主動告發、報案的積極性不高。和其他一些詐騙案件的特點不同,此類案件中的被害人並非“受損必究”,並且,越是“有身份”或“地位高”的受害人,報案與挽損的積極性就越小。

  買賣假洋文憑這種生意,更像騙子之間的交易。我看,受害人多半是些“詐騙未遂分子”。此説並非誣陷,道理很簡單:“受害人”知道這叫買文憑,知道自己沒上過課,知道自己上過幾次課,知道自己沒經過考試、沒經過論文答辯。一句話,他們知道,即使獲得真文憑,自己的碩士或博士身份也是假的。

  買洋文憑,欲混個“海龜閱歷”或“高才印象”,這些人當中幾乎沒有“傻子”。檢察院調查時發現“八成是企業高管人員”,説明了此類案件中的“受害人結構”,即他們多是我們社會中的“精英分子”。可以想見,能拿得出這份買文憑的錢,就沒有“下流社會”的人。

  洋文憑騙局,應“上流社會”以及部分“中流社會”的需求而設立,沒有特定客戶的認可與接收,這騙局則不會出現。騙子其實是些“實事求是”的聰明人,他們研究真實,基於真實,利用真相。原本並無“文憑騙子”,有些鑽研如何投機發財的人發現,存在一大批想對社會、對周圍行騙的人需要假文憑,而後他們才成了利用這些“騙子客戶”的騙子。

  由於自知文憑是買來的,沒有把假洋文憑作為自勵或“意淫”工具的可能,而計劃欺人、用於欺人才是真的。不錯,受害人多被視為“正常人”和“好人”,他們不是騙子——— 之所以認定他們不是騙子,是由於大家早已把某些行騙的言行當作“絕對正常”了。

  為什麼信息時代中假文憑交易市場依然紅火?第一,早期的行騙成功者具有強大的示範效應,許多借助假文憑和“似真文憑”的騙子,比後來求購文憑的精英“更精英”;第二,查詢與檢驗手段雖多,但評估文憑之學術含量、付諸檢測信息真偽的人卻很少,鑒別風險主要來自人際關係方面,如此,技術和辦法儘管又多又好,人不較真則等於沒有;第三,敗露風險小,“被害人”遭徹查和懲戒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後來的文憑交易人早已看透,權力不可能認真對付這一領域的醜聞———“天塌了自有大個子頂著”,而他們相信“大個子”頂得住。

  “大個子”來自體制內,受益於權勢的“大個子”,實際上是各路騙子的帶路人和開路人。民間對“騙子之間的交易”不以為恥,似乎情有可原。“唐駿學歷門”發酵時,網民發現一些官員和國企高管是唐駿的校友,這些人未曾遭遇任何負面影響,也不見任何説明。這些體制內的“大個子”,道德意識比唐駿先生差得遠———“學歷門”事後唐駿就“西太平洋大學博士學位”説過“那是一個曾經錯誤的決定”,而他官場中的校友們卻不需要任何反思與解釋。

  “騙子太多,導致傻子不夠用了”,這句搞笑的網絡名言其實很嚴肅。本來可以作為行騙對象的傻子就不多,我們社會中的“騙業”,已經呈現出“業內自我滾動發展”的特點——— 表現為“騙子之間的交易”不斷擴大。

  這一表述不難理解。處處圈套,遍地騙子,僅無知的人群是養不起這個龐大群團的。大家都能從實物景象中看出端倪,比如,我國廣告規模最大的“辦證”行業,其客戶基本上都是造假人和行騙者。

  (作者係知名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