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新國標將終結風電發展“大躍進”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5日 0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日前,國家能源局審定併發布了“大型風電場並網設計技術規範”等風電産業發展急需的18項重要標準,並於今年11月1日起實施。與此同時,電監會主要針對“低電壓穿越”的全國風電安全檢查也在8月啟動。

  近年來,我國風電産業發展迅猛,無論從裝機容量、發展規模還是風機製造能力上看,都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風電大國。然而,在經歷“狂飆”的同時,産能過剩、並網困難、棄風現象等“隱疾”也逐漸顯現,引來中國風電産業亟待轉型的呼聲。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新的風電標準體系將終結風電發展“大躍進”,推動風電産業實現從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的轉變過程,最終完成中國由風電大國向風電強國的嬗變。

  18項新標準為風電産業“對症下藥”

  8月初,國家能源局發佈了“大型風電場並網設計技術規範”等18項重要標準,涉及大型風電場並網、海上風電建設、風電機組狀態監測、風電場電能質量、風電關鍵設備製造要求等風電産業發展急需的技術標準。這些標准將於今年11月1日實施。業界普遍認為,此次風電行業國家標準密集出臺,目標直指中國風電産業發展瓶頸。

  “中國風電産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 , 一 直 存 在 質 量 和 速 度 兩 大 瓶頸。”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質量上看,中國在風電設備製造、安裝、維護、檢測等整個産業鏈相關的技術標準體系中,要麼存在空白,要麼採用的是歐洲標準,在面對中國特殊的風電狀況時頻頻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加上一些風電企業片面追求低成本,導致風電項目因質量不達標造成事故屢屢出現。

  從速度上看,地方政府利用5萬千瓦以下項目的招標權大量上馬風電項目,導致風電發電量超過電網接納規模,“棄風”現象普遍存在。在蒙西,電網“棄風”現象尤為嚴重,特別是在冬季供暖期,這一現象更加明顯。

  除“棄風”外,另一個更加尷尬的現象則是今年以來國內風電機組脫網事故的頻頻發生。今年2月份,甘肅中電酒泉風電公司16個風電場598台風電機組脫網,成為近年來國內風電領域影響最大的一起事故。

  這一系列風電機組脫網事件被業內人士諷為“掉鏈子”,在“掉鏈子”的背後是國內風電場並網標準缺失以及技術滯後之痛。據統計,目前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42.3G W,成為最大的風電國家。由於風電裝機過快增長及並網技術未解決,造成風機閒置嚴重,2010年新增的1893萬千瓦風電裝機中,僅有1400萬千瓦並網。

  “這次發佈的風電技術標準,主要解決的是‘無’的問題,比如原有的200多項技術標準中,涉及海上風電的只有24項,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填補空白。”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李冶説。

  事實上,就整個産業而言,我國的風電裝機製造水平也亟須提升。2010年1月24日,寧夏天凈神州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的一台東汽風機倒塌。此後,華能通遼寶龍山風場的東汽風機、遼寧淩河風電場的華銳風機、大唐的山西左雲風場的風機先後出現倒塌。

  “18項新標準對風電場發電質量的要求會轉嫁給風機設備企業,這就對風機設備企業的産品質量提出了較高要求。國內風機製造商將由此前的價格戰術轉為技術比拼,這也將為風 電 場 接 入 電 網 提 供 技 術 解 決 方案。”採訪中,一些風機製造商坦言。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認為,在18項新標準中,“大型風電場並網設計技術規範”的核心是要求風電場並網風機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技術,如果這一規範得以實施,將會極大地降低風電機組脫網事故的發生。

  準入門檻提高企業面臨大浪淘沙

  新標中,關於“風電設備製造行業的準入標準”規定:新的風電機組生産企業必須具備生産單機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産量100萬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産條件和全部生産配套設施即每年至少要生産400台2 .5兆瓦風機,且還應具備5年以上大型機電行業的從業經歷。在設立新生産企業時,在項目投資中企業的自有資金比例不得低於30%。

  這就意味著,新生企業不僅面臨著技術、産量、行業資格的壓力,還將面臨資金信貸方面的約束,這對於在建的那些技術落後、規模較小的風電企業恐難逃中途夭折的命運。

  事實上,“大型風電場並網設計技術規範”的出臺也在風電業界引起軒然大波,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新標準在低電壓穿越上對風電機組和風電場提出了明確要求。

  何謂低電壓穿越?這就好比在電網這條高速公路上,行駛中的風電遇到公路流量大幅波動路障時,不是選擇迅速靠邊停車,引起交通混亂,而是依靠過硬的駕駛技術駛過路障,以保障公路流量正常。

  據記者了解,甘肅酒泉風電基地的風電設備招標是2008年完成的,當時國內關於低電壓穿越的技術要求還沒有明確。直到2009年“低電壓穿越”被作為一個企業標準提出,但是這一標準對當時的風機製造企業並沒有約束力,絕大多數風機在出廠後都沒有該項功能。

  來自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通過該院低壓穿越能力檢測和功率特性測試的僅有6家公司的6種機型,其中還有兩家是外企。國內只有極少數整機企業的1.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通過了該測試。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此次“低電壓穿越”上升為國標後,對於國內目前大部分都還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風電企業來説可謂當頭痛擊,而這一系列風電新標的出臺勢必會在“十二五”期間讓國內超過3/4的風電設備企業通過重組、被兼併等方式消失。

  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風電技術設備研發和製造企業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今年4月份就開始著手為在運行風電機組的低電壓穿越進行升級。

  而反應迅速的企業並非金風一家,華銳、東汽、湘電、N O R D E X(恩德)、V EST A S(維斯塔斯)等企業都表示已經啟動了低電壓穿越的改造工程。因發生幾次風機脫網而備受關注的甘肅酒泉風電基地更是成為這些工程隊們扎堆的地方。

  但是,事情並沒這麼簡單,“國內有些機組根本無法改造,別説硬體沒有設計,就連放置硬體的空間都沒有預留,而且這種機組並非少見。”艾默生網絡能源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風能産業線副總裁崔益彬透露。

  風電發展速度的理性回歸利於可持續發展

  專家認為,新國標對於新投産的風電場將按照更嚴格的標準進行評估,風電行業上下游必將經歷一次重新洗牌,技術優勢明顯的企業將獲利。從實際作用看,它可以幫助我國企業加快擺脫技術空心化的局面。從行業層面看,新標準有助於凈化市場環境,使企業降低在低檔次産品領域相互廝殺的機會。

  “未來,風電的發展趨勢是機組由小變大,並網容量由少變多,風電在很多地方可能成為第二或第三大電源,這就要求風電場和風電設備製造商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有專家預測,未來二至三年,風機如果要作為主力電源,一定要滿足更加嚴格的並網要求。

  而對於風電運營商來説,更加可靠的技術保障以及有序的行業發展規劃保障了風電場的運營安全,降低了維護成本和事故發生的概率,同時風電上網比率亦將隨之提高,運營商的風電銷售收益隨之增加。

  此外,在新標出臺的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也相應的加強了對風電企業的技術要求,全面規範風電産業發展。據介紹,目前甘肅酒泉風電基地已開始進行風機低電壓穿越能力大規模改造,其中3600多颱風機都將進行技術改進,不改進的將不準上網發電,這項工作預計在年內將全部完成。新疆、內蒙古等地也提高了風電項目的準入門檻和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新國標出臺後帶來的連鎖反應已初步顯現。近日,部分風電上市企業相繼公佈了2011年中期經營業績,包括明陽風電、湘電風能、東方電氣以及部分零部件廠商風電業務中期業績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可以看出,風電産業鏈上的各家企業,上半年並未像過去幾年一樣展現“驚人”的成績,這也反映出風電行業在調整中向著更為合理、規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

  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技術中心主任汪寧渤認為,風電發展規模達到一定水平以後,風電連續翻番的奇跡是不可能持續的。中國風電發展速度的理性回歸,有利於促進風電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據悉,國家能源局將組織專家加快重要標準的修訂和發佈實施,進一步完善風力發電機組質量標準並建立相應檢測、認證體系,加強國際標準化交流與合作。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風電企業開始尋求海外發展,中國風電“國際化”戰略不斷明朗,而國際市場的競爭也進一步促使我國風電企業向國際行業標準和技術規範靠攏。

  “中國風電的國際化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風電由大變強的必然選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岩説。(記者 衛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