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梁志鵬:風電並網要更重視“就地消納”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2日 1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能源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編者按

  不久前,國家能源局下達“關於‘十二五’第一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安排的通知”,安排全國擬核準風電項目總計2883萬千瓦,引發市場對風電産業“總量控制”的關注。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向《中國能源報》記者強調,首批擬核準項目“規劃銜接”的意義大於“總量控制”,並非限制風電發展,而是通過解決消納問題鼓勵風電發展,其中,“就地消納”是一個重要的思路。

  並網管理走向需求側

  中國能源報:“十二五”第一批擬核準的2883萬千瓦項目是怎麼確定的?

  梁志鵬:首先是企業自願申報,然後國家能源局結合技術單位和諮詢單位的意見,與電網及有關單位進行多次商量、銜接、核實後,從申報的4000至5000萬項目中遴選出入圍項目。過程中我們結合了區域特點和項目特點,比如北方一些地區風電資源豐富,但是市場消納能力有限,佈局就比較謹慎;而南方的河南、江蘇、安徽等省適合分散接入,所受制約較小,就鼓勵多發展。原則上,只要能落實電網接入的項目就能獲得批准,如此可以與電網規劃做好銜接,與“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規劃做好銜接,也可以和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做好銜接。目前下發的第一批項目原則上要求地方最晚今年年底前陸續核準完。到明年初還會下發第二批項目計劃。我們的基本考慮是每年確保2000萬千瓦的新開工裝機規模,同時確保1500萬千瓦以上裝機規模。

  中國能源報:下一步對更好地促進風電的接入和消納有什麼計劃?

  梁志鵬:提高風電就地消納能力是促進風電消納的根本措施。以省為單位看,就地消納意味著在本省內消納的風電比例提高。比如一般認為,省網內可以消納5%的風電,未來將這個比例提高到10%乃至15%有沒有可行性?我們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管理辦法》,此前,我們一直都提發電企業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比重,現在我們要對電網企業做出對等要求,未來,我們還將針對地方政府提出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責任制,根據各地資源量對各省因地制宜地做出要求。我們還要求大型發電企業撥配專人發展可再生能源,從組織、投資和技術力量上保障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中國能源報:為什麼不單純強調在發電側實行配額制?

  梁志鵬:雖然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波動的,但是實際上用電也是波動的,只不過我們已經通過探索實現了用電的可控性。接下來,要協調波動性的電廠和用戶,不僅需要在發電環節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設計出一套合理的系統。關注用戶側,分佈式是一個重點,分佈式發電進入電網後,低層電網裏運行方式變了,這就要求整個電網調度的技術支持體系和規則與之適應,這套技術支撐體系如果建立,意義比單純接入可再生能源更重大。

  中國能源報:目前已在發電側做了哪些工作?

  梁志鵬:1月1日,我們的風電發電預報體系進入試運行階段,7月1日正式運行,這套系統由電網負責,電網對風電企業提出及時上報有關數據的要求,風電企業按照責任自擔的原則,可以靈活地遴選數據服務機構。8月5日,“大型風電場並網設計技術規範”等18項重要標準發佈,涉及大型風電場並網、海上風電建設等內容。《風電建設管理辦法》也即將下發。這些都將促進産業的標準化、規範化。

  “産能過剩”不宜誇張

  中國能源報:能否介紹一下在張北國家風電技術與研究檢測中心進行的風電並網檢測進展情況?

  梁志鵬:檢測中心主要進行樣機測試,但對現場發生過事故的風場也要進行抽樣檢測,這主要通過三台移動車進行。首先是廠家自查,檢查完後恢復正常運行,之後從風場中挑一台檢查,如果這臺不通過,就要對風電場全面重新再查。目前真正完成檢測的企業不算很多,一方面是因為一些企業還沒有意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檢測流程還在改進過程中。希望製造企業能更重視主控技術、變流器技術、變頻、變槳技術等關鍵技術。而檢測流程也可以優化,比如可以一部分機位做檢測用,一部分做試驗用,避免風機吊裝後數次檢測不通過而耽誤進度;我們也鼓勵檢測中心和風電企業合作,讓他們分擔一些吊裝工作。

  中國能源報:“十二五”規劃並網風電1億千瓦,如此推算每年裝機不會超過2000萬千瓦,而我國風機整機的産能已經直逼3000萬千瓦,您怎麼看待“産能過剩”的問題?

  梁志鵬:我認為,對“産能過剩”的問題,可以研究、監控,但是不要過度誇張,適度‘産能過剩’是可以被允許的,不然市場沒法起到優勝劣汰的作用。當然,政策要積極引導,使産業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能源報:會考慮走向海外市場嗎?

  梁志鵬:短期內,中國風電企業“走出去”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學習,將來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會相互補充。中國製造業有優勢,通過進入國外市場,吸引國際人才進入發展的良性循環,將不僅僅使中國風電企業受益,也將會令世界清潔能源發展受益。(記者 史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