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耐克阿迪等知名運動品牌藏毒門 消費者很無奈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3日 08: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雖然通過洗滌的方法可以將衣服上殘留的有毒有害物質沖掉,但這些有毒有害物質進入環境後,會長期存在,並且能通過食物鏈再次危害人體健康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金微 實習生韓祎發自北京 最近,世界知名運動品牌颳起了一場“涉毒風暴”,李寧、耐克、阿迪達斯等等統統沒有逃脫輿論的追問。

  風波源於一份報告,8月23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佈報告稱,包括耐克、阿迪達斯、李寧、匡威、H&M、優衣庫、Kappa等在內的諸多跨國與本土品牌産品包含“環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這類激素可能導致性早熟,並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雄性體徵的發育。

  服裝“含毒”,看起來雖然有點驚心,卻絕對不是個案:8月初,在北京啟動的“關注童裝安全行動”上有專家透露,廣東省童裝5年的平均合格率只有6成左右,甚至多次抽檢都抽出偶氮等致癌物質。

  毒素來自印染環節

  一件服裝的産生,通常包括成紗、織布、濕法處理、成衣加工等工序,其中,包含染色、清洗、印花和織物整理在內的濕法處理,是大量使用化學品的環節。雖然,這個過程中使用的化學品大多無毒無害,但是仍有少部分具有潛在危害性。

  據瑞典化學品管理局估計,僅在印染過程中使用的物質即超過10000種,其中約3000種為常用物質。從絕對量上講,由於所用的化學品的數量非常大,因此紡織品生産過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質也非常多。

  這些有害物質的細微殘留物會存留在新生産的服裝和鞋類上。

  比如,在中國多次檢出的不合格童裝中,“偶氮”超標是最突出的問題。偶氮直接源於偶氮染料,這類染料能分解産生20多種致癌芳香胺,經過活化作用改變人體的DNA結構引起病變和誘發癌症。

  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謝青解釋説,童裝T恤上面要印製一些圖案,一些童裝企業製作好之後,拿到印染企業去印染的時候,印染廠運用的染料往往含有偶氮,結果就造成了超標。

  “童裝的安全問題有時候不是出現在生産企業,而是出現在印染企業,這無疑是童裝品質控制的一大瓶頸。”謝青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由於服裝行業利潤偏低,在不影響外觀品質的前提下,很多工廠採購面料時都降低了標準,低成本面料必然造成低品質産品。綠盒子童裝總裁吳芳芳就曾表示:“童裝內銷的行業利潤率只有5%~8%,工廠在面料採購的環節上自然是價格越低廉越好。”

  穿衣服也能影響發育

  如果説偶氮染料及危害已廣為人知,那NPE這類的化學物質則是剛剛浮出水面 ,不但消費者對此知之甚少,政策方面也存在空白。

  與偶氮不同,NPE的危害是源於其分解物。遼寧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常懷春介紹,NPE是聚合物,本身不是危險品,但NPE在自然環境的一定條件下會反應生成NP(壬基酚)。這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致癌物,被稱為環境激素,對生殖系統具有毒性,會影響生物的性發育,NP還能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蓄積。

  “用最通俗的話來講,NPE攝入量和性早熟有正相關;同時,試驗證明,這種環境激素能導致雄性魚類雌性化。科學家在對小白鼠的試驗中發現,長期攝入NPE的母鼠産下的雄仔睪丸要比正常情況下小很多。”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張凱説。

  “實際上不僅是NP、還有我們熟悉的雙酚A、鄰苯二甲酸酯等化學物質都屬於環境激素,又稱內分泌干擾物,這類化學物質對人體危害的機理類似。”已研究環境激素十餘年的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史江紅副教授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説。

  通俗地講,這些環境激素能夠對人體和動物體內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響,從而影響內分泌系統、生殖功能系統等。被世界各國列為“環境激素”的化學物質約有七十種。其中有四十多種是農藥,其中的六六六、DDT、硫丹等目前已被禁用。此外,塑料增塑劑、工業化學品、激素類藥品中也存在大量的“環境激素”。

  服裝領域的環境激素也不少。NPE廣泛存在於紡織品的生産過程中,而整個行業都缺乏技術手段立刻徹底杜絕NPE的存在,導致很多服裝都含有NPE的殘留量。哪怕是知名的服裝品牌,也無法避免來自上遊的“面料、輔料、印染”等環節。

  綠色和平報告稱,在中國、英國、阿根廷等全球18個國家採購了15個服裝品牌的78件樣品,其中包括運動服裝、休閒服裝及鞋類。這些樣品的産地涉及中國、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斯裏蘭卡、泰國等13個紡織品生産國。

  綠色和平稱將這些樣品送至具有資質的第三方實驗室進行檢測,結果表明,包括阿迪達斯等在內的2/3的樣品被檢測出含有NPE。

  消費者很無奈

  對於這些知名品牌的環境激素風波,近日,記者走訪一些大型賣場,被點名的耐克、阿迪達斯、李寧等品牌專櫃銷售人員均表示,並不知道所謂的“NPE”或“環境激素”,他們也未獲得有關上級的任何通知。

  根據各地媒體報道,這些服裝品牌的銷量並未因此受到影響。一位市民的説法也許反應了消費者的無奈:“若這是普遍問題,擔憂也無濟於事,市場已被這些品牌佔領,如果買一些不知名品牌的産品,反而還更不放心。”

  在捲入有毒物質漩渦後,受波及的企業紛紛發表聲明,其中,阿迪達斯聲明稱:“我們的NPE濃度遠遠低於指標值,從而證明我們所實施的政策是有效的。所檢測的大部分阿迪達斯産品並未檢測出NPE(9件檢測樣品中的5件均不含有NPE)。阿迪達斯一直嚴格堅持NPE濃度為100ppm的標準。”

  而李寧公司則聲明,中國目前沒有要求要檢測NPE指標,歐盟REACH標準規定的是每千克含有的NPE不得超過1000毫克,被抽查的4件李寧産品NPE含量分別為680毫克/千克、9.8毫克/千克、7.1毫克/千克、2.8毫克/千克,均符合歐盟REACH標準。

  對於幾大品牌公司的回應,張凱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説,歐盟法規的規定是禁止使用高於0.1%(1千毫克/千克)的化學製劑,而這個量是為了防止化學製劑的污染,其本身是不允許添加的,“這些公司實際誤讀了標準,把化學試劑的標準誤認為是最終産品的標準,這兩者的區別是一個是産品使用的試劑,一個是最終成品,歐盟規定的是使用過程中而非終端産品。”張凱説。

  2005年,歐盟于頒布《REACH法規》,禁止其在紡織生産行業中的使用。中國政府也在今年年初將NPE和NP加入《中國嚴格限制進出口的有毒化學品目錄》,但對於其在國內的使用和排放,還沒有出臺相應的規定。

  此前,綠色和平在2010年發現長江流域的野生魚類體內富集了包括NP在內的環境激素類物質,這被認為是NPE大量應用於紡織工業的結果。“雖然通過洗滌的方法可以將衣服上殘留的有毒有害物質沖掉,但這些有毒有害物質進入環境後,會長期存在,並且能通過食物鏈再次危害人體健康。”張凱説。

  源頭淘汰才是解決之道

  由於國內相關法規的缺失,出現了出口企業和內銷企業執行兩套標準的現象。

  以環境激素鄰苯二甲酸酯為例,自從歐盟標準頒布之後,出口歐盟的玩具便基本不再使用含有鄰苯二甲酸酯的增塑劑。而國內沒有像歐盟那樣説不能在玩具上用,出於成本考慮,內銷的玩具仍大量使用鄰苯二甲酸酯。國家質檢部門的警告通常也是發給出口産品的。

  在NPE上,由於內外有別的規定,出口和內銷的服裝也有差別。

  “現在我國對服裝的檢測上是存在內外有別的。”謝青介紹,目前,服裝企業出口和內銷是兩條線的檢驗,到國外是海關檢測,而國內則是工商行政部門檢測。當然,執行的標準也不同,出口是按照歐盟的標準,而內銷是按照國內的標準。

  實際上,鄰苯二甲酸酯、NPE都存在替代品,但價格卻有很大差別。比如含鄰苯類的增塑劑,其每噸價格大概14000元,不含鄰苯類的增塑劑每噸價格則在兩萬元上下,而紡織企業在洗滌和印染工序中使用NPE也會大大降低成本。

  這場服裝涉毒危機已經讓一些大品牌開始了自發的推動産業鏈“凈化”的行為。李寧公司政府及對外公關事務部總監張小岩在8月26日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公司決定將NP、NPE等列入化學品控制名單,然後推動供應商在各個環節中嚴格遵守這一要求。這意味著李寧公司的二級供應商在向一級供應商供貨時,會被強制要求出具第三方證明,説明産品(比如染料)中NP、NPE的含量達到歐盟標準。

  但是,李寧這樣的品牌企業雖然有示範作用,卻難以替代監管的作用,也不能夠讓整個行業的企業都這樣自覺。在服裝含有化學成分方面,監管和執行一直都是難題。

  比如,我國《國家紡織産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早就作出規定,禁止使用可分解芳香胺類染料,但是童裝依然多次查出偶氮超標。張凱認為,只有源頭淘汰才能根本解決這一問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