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老牌公司非公募業務佔比顯著提升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9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薄利多銷”思維漸獲認同

  □本報記者 江沂 深圳報道

  儘管中國版“401k”計劃尚未出臺,但一些老牌基金公司的非公募業務管理規模佔比顯著提升,逐漸顯現出趕超公募業務的趨勢。有基金業高管坦言,非公募業務的急速膨脹,將使基金公司人員和資源配置的重心發生改變。

  非公募業務發展迅速

  事實上,在老基金公司中,中等規模基金公司的非公募業務在前兩年已經出現趕超公募業務的趨勢。

  以鵬華基金公司為例,根據其官方網站提供的數據,該公司2009年底的資産管理規模超過1100億元。天相統計數據顯示,該公司2009年底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596.73億元,這意味著該公司2009年底的非公募業務規模與公募業務規模相差不到100億元。最新的數據顯示,該公司非公募業務規模已經趕超公募業務規模。截至今年6月底,鵬華基金公司管理資産總規模達到1041.46億元,而銀河證券統計數據顯示,6月底該公司管理的公募資産為498.94億元。據了解,國泰、長盛、招商等取得第一批社保管理人資格的基金公司也有類似的趨勢。

  “基金業的管理規模在2007年達到3萬多億,現在公募基金管理規模減少到2萬多億,但加上非公募業務,實際規模還有3萬億,這幾年專戶、機構、養老金的資金還在增加。”博時基金總經理肖風在即將離任時透露,如果算上非公募業務,實際上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産規模較2007年的高位仍然有所增長。

  截至2011年6月30日,博時養老金投資運作規模超過700億元,其中年金管理規模超過220億元,再加上社保及其他特定資産管理業務,該公司的非公募業務規模與公募業務規模的差距越來越小。

  基金服務重心生變

  客戶結構的變化,使以往主要依靠零售業務的基金公司不斷調整重心。據了解,部分基金公司傾向將一些資歷較深的基金經理調配到非公募業務部門,同時對社保和養老金等方面的機構考核被放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隨著機構服務架構的日趨完善,一些年金管理合同超過百家的基金公司配備的客服人員絲毫不遜色于公募業務。

  企業年金等業務向來被視為基金公司的“雞肋”,由於競爭激烈,這部分業務的營業收入往往弱于管理同等規模的公募基金。但近兩年來,一些基金公司的思路發生了變化。“股東要求市場佔有率,希望規模越大越好,在公募業務日漸萎縮的情況下,年金等業務卻能持續增長,這對於維持公司的管理規模將起到很大作用。”有基金高管坦言,事實上,特定資産管理部門的費用增長並不快,當規模增長到一定程度後,能帶來規模效應,“薄利多銷”的思維正被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所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非公募業務傾向於向較大的基金公司集中,未來幾年“強者恒強”的趨勢可能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