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內豬肉價格依然強勢。
昨日(8月25日),全國出欄肉豬均價19.22元/公斤,與去年同期12.38元/公斤相比,漲幅達55.3%;巧合的是,目前全國豬肉均價30.58元/公斤,與去年同期的19.69元/公斤相比,漲幅同樣為55.3%。
本週三,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豬肉價格環比上漲11.7%。有研究指出,豬肉價格雖然只佔CPI權重的3%,但其40%~50%的漲幅仍可將通脹率推高1.2~1.5個百分點。
有分析人士認為,政府對生豬生産的協調能力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克服“打遊擊戰”這一分散生産的模式,對穩定中國生豬市場來説至關重要。
進口豬肉數量激增
上海海關近日公佈統計的數據顯示:前7個月上海關區累計進口豬肉3.3萬噸,價值約50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激增1.2倍和2.7倍;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512美元,同比上漲64.4%。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也顯示,2011年前兩個季度中國從美國購進豬肉與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增長。受中國大批購進美國豬肉影響,近期美國豬肉期貨價格應聲上漲,其中,8月交割的瘦肉豬期貨價格收漲幅度達到漲停限制,漲3.1%,至每磅0.9917美元。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人員李國祥認為,此輪豬肉漲價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説是全球性的,但是受生産模式以及流通環境的影響,中國的豬肉價格波動一直很大,波幅甚至高達50%以上,而作為豬肉生産大國的美國,近年來豬肉價格的波動幅度始終維持在6%左右。
李國祥介紹,在美國,豬肉價格近年來基本保持穩定,漲幅較小,對通脹也沒有造成太大壓力。“而在我國,豬肉價格一直是CPI增長的重要推手。”李國祥表示,豬肉價格雖然只佔我國CPI權重的3%,但其40%~50%的漲幅仍可將通脹率推高1.2~1.5個百分點。
出路或在生豬規模化養殖
“玉米等飼料漲價導致成本增加,加之勞動力成本上升,直接推高了養豬的成本。”李國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於當前國內豬肉需求開始回升,短期內肉價下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李國祥認為,造成我國生豬價格波動巨大的根源以散養方式為主,缺乏規模化生産,使大量生豬養殖者無法預計市場的變化,而只能根據經驗管理來指導或決定現在的經濟行為。
我國生豬養殖的集中度一直不高。“在國內,能年産200~800頭生豬的養豬場就已經算是比較大的了。”,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顧問馮永輝告訴記者,“但在美國,1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上世紀80年代能佔到34%的比重,而到90年代就已上升到65%。”
豬肉加工能力分散的問題在我國同樣存在。據相關市場統計,我國豬肉加工四強雙匯發展、大眾食品、雨潤食品和得利斯的加工能力只佔規模以上企業加工能力的不到10%。而在美國,豬肉四強的加工能力佔全國50%以上。
“養殖規模的擴大和生産的創新降低了企業的成本。相比傳統生産企業,迅速擴大生産規模的企業整體平均成本比傳統企業要低10.6%。”馮永輝表示。
另一方面,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生豬期貨交易對該國生豬生産也起到穩定的作用。“養殖者可通過期貨交易行情及時了解未來市場價格走勢,合理調整養殖規模,降低生産經營的盲目性;豬肉加工企業也增強了應對肉豬價格的波動和存儲加工産品價格波動的風險的能力。”李國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