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陳健、王宇、胡俊超/文
在牽動社會廣泛關注的渤海灣溢油事故發生2個多月後,康菲公司終於在24日召開了一次媒體見面會。對於公眾關心的事故處理進展情況,康菲公司表示已經制定方案,和中海油緊密合作來解決事故問題。
與此前面對媒體追問三緘其口、避重就輕的傲慢姿態相比,此次康菲公司的表態儘管姍姍來遲,但終究讓公眾聽到了其正視問題的聲音。但在嚴重的污染後果和日益迫切的處置措施面前,比表態更重要的是行動。人們期待康菲公司接下來積極採取措施,切實擔負起應有的責任,妥善處理溢油帶來的一系列後果。
回顧2個多月來的事態發展,康菲公司種種輕描淡寫和“言行不一”的情況,已經不止一次刺痛了公眾的神經。從最初的事故未及時披露,到聲稱滲油點已得到有效控制;從一開始的2個溢油點、1500桶溢油量,到一下子增加到9個溢油點、超過2500桶甚至更多溢油量;從聲稱溢油伊始就採取措施,到被披露出多是臨時性補救;從許諾承擔社會責任,到迄今在賠償上仍未有任何進展……康菲公司非但沒有承擔起其一貫宣稱的種種社會責任,而且使事故不斷發展給環境和公眾帶來新的損害。
在此次嚴峻的環境污染事故中,無論是環境危害程度還是責任方的作為,無疑促人警醒,也值得各方反思。人們已經清楚地注意到,在福建紫金礦業污水、吉林化工爆炸等屢屢發生的重大事故中,與造成的嚴重環境危害相比,相關責任企業所受懲罰卻不相稱,甚至可謂高舉輕放;人們關切着,在此次渤海灣溢油事故中,對企業的監管與處罰是否會有能夠制約企業採取有效行動的“硬手段”,從而真正擔負起維護國土和民眾權益,保護環境的責任。
反思是為了有效的作為。面對違法成本過低和監管乏力的尷尬,人們期待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和監管手段的改進,能夠使企業出現此類問題後不再“口伐無用、罰款無損”。當務之急是,在康菲公司的表態之後,如何督促其不折不扣地採取有效措施徹底排查並切斷溢油源,徹底排查並消除再次發生溢油的風險,並確保不再造成新的海洋環境損害。
(作者係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