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董偉
藥品回扣不是始自今日,荔浦縣醫院不過添了一個實例。人們從中可以再次感到潛規則的力量。對此,荔浦縣採取的行動可謂果斷:該抓捕的抓了,該停職的停了,還開了“退贓”大會。這無疑會震懾當地醫生好一陣子。然而,要想“紅包”從此絕跡,卻很難。
為什麼?因為滋生醫生開“大處方”的土壤還在。
眾所週知,中國醫療服務價格被定在很低的水平,掛號費、診療費常年幾塊錢、十幾塊錢,直接導致醫生的名義工資相當微薄,勞動價值也無從體現。同時,財政對於醫院的日常經營投入也不足,全國的平均水平僅有7%左右。為了彌補這種缺失,又允許醫院通過銷售藥品來賺錢,明文規定可以加價15%。這種制度安排,某種程度上激勵了醫生靠賣藥為生,就像荔浦縣發生的那樣。
對於藥廠來説,面對如此眾多的競爭者——中國有5000家藥廠,他們大多産品雷同——銷售業績完全取決於能否“攻下”醫院。
原因有二:一、雖然藥品的最終使用者是患者,埋單的也是患者,但是真正決定使用什麼藥、使用多大劑量的卻是醫生,這就是所謂的“處方特權”;二、醫院目前處於藥品零售端的壟斷地位,院內市場佔80%以上,社會售藥不到20%。如此,所有的手段自然奔向醫院。這些手段中,最直接有效的就是“紅包”。
在雙方各有所需的情況下,利益的合流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不唯荔浦縣,有專家估計,回扣佔到整個藥品銷售額度的30%以上。這是藥廠和醫院的分肥法則。雖然無人能確認這估計的精確性,但是問題的嚴重性的確無法否認。去年底,珠海市九家公立醫院藥劑科主任悉數落馬,即是一明證。偵查表明,他們都是被醫藥代表發送的紅包迷倒的。
如同本報調查揭示的那樣,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的成本還得患者背負。回扣的氾濫讓患者和醫保遭受巨大損失,也讓醫院和醫生蒙羞。然而,利益鏈條已經形成,僅靠嚴刑峻法和退贓大會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之前,有關部委就曾開展過打擊醫療領域商業賄賂的專項行動,還設了退贓賬戶,一度轟轟烈烈,最後也是無功而返、尷尬收場。
事實上,若想徹底消除回扣,還得找釜底抽薪的辦法。推動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是必然之路。如何破除以藥養醫的體制,取消藥品加價;如何給醫生合理、體面的收入,使之不再和藥商兩情相悅;如何逐漸打破公立醫院的壟斷地位,走向競爭,都該是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