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債降級,中國損失有多大?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3日 11: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儲備資産遭遇鉅額賬面損失

  經歷了沸沸颺颺的市場熱議之後,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標普公司終將美國主權信用和“兩房”信用評級由AAA下調為AA+,這一決定隨即引發全球市場一片跌聲,令本已不太景氣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中國亦未能倖免。

  拋也不是,不拋也不是

  美國財政部8月15日公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為11655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社保基金和美國財政部,是美國國債第三大持有者,佔比達8%;在8月5日標普降低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前,中國連續3個月增持了共206億美元美國國債。與此同時,中國外匯儲備資産達31975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債佔比已達36.45%,超過儲備資産規模三成多。

  儘管今年以來,中國不斷致力於外匯儲備資産多元化,將前4個月新增外匯儲備的3/4(約1500億美元)投資于非美元資産,但由於長期以來美國國債較高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其仍是中國外匯儲備資産的投資首選。除中國外的各國央行和海外投資者也大量持有美國國債,在14.3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共債務總額中佔比31%。可以毫不誇張地説,當前的全球經濟是“美國消費,世界買單”。

  美債降級消息公佈後,全球金融市場一片恐慌,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亞洲市場交易時段連續兩個交易日上漲23個基點,成為2009年7月以來該期限國債收益率最大漲幅。雖然中國未公佈持有美債結構的任何信息,但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4 、5月份連續“增長減短”,先後增持176.09億美元長債,減持27.09億美元短債。僅此,就導致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在評級下調後出現數億美元賬面損失。

  隨著美債降級事件的不斷發酵,美國國債市場不同期限國債波動劇烈,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呈走高態勢,價格走低,反映整個市場避險氣氛濃厚。《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海外投資者已連續兩個月出手美國資産,兩年多來首次出現海外投資者成為美國國債凈賣出者。中國持有的1.16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如果放在手中,面臨嚴重的敞口風險,國債收益率波動60個基點,賬面損失就可達六七十億美元;如果進行大規模拋售,反而引起其他美債持有國紛紛跟風賣出,美債迅速貶值並引發全球經濟動蕩,得不償失。因此,當前的中國外匯儲備管理者無論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都面臨著兩難選擇的困境。

  同時,美債降級與美元貶值先後登場,美債降級引起償付風險和賬面損失的同時,持續走軟的美元又導致中國外匯儲備産生更大的匯率損失。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初步數據為2749億美元,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年初的6.62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升至目前6.39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8月1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3942),人民幣升值達3.3%。外匯市場對美債降級反應甚大,據初步估算,僅今年上半年新增外匯儲備的匯率損失或接近25億美元。

  沒錢的美國人拿什麼消費中國商品

  標普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後,向來特立獨行的中國A股市場也遭遇“黑色星期一”,與全球股市一同應聲下跌。此前已深受國內通脹之苦的A股8月8日開盤即大幅跳水,上證綜指連續跌破2600、2500關口,最終較前一交易日跌99.61點,跌幅達到3.79%;深圳成指下跌389.13點,跌幅3.33%;近千隻股票跌幅超過6%,其中超過70隻股票以跌停價報收。兩市成交量大幅放大,總量接近2150億元。當日總市值24.76萬億元,較年初縮水1.03萬億元,各類投資者可謂損失慘重。儘管國內通脹因素和經濟走向仍是左右A股漲跌的核心,但美債降級給投資者的巨大心理壓力,還是對股市造成了嚴重衝擊。

  A股市場之所以如此劇烈地收縮,反映了資本市場對歐美經濟持續疲軟和中國出口減速的強烈擔憂。美債危機的本質在於美國實體經濟過度依賴消費,造成借貸數額和償付風險不斷加大,最終演化為債務信任危機。目前,美國作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2010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3853.41億美元,佔中國貿易總額的12.9%,其中中國對美出口總額達2833.04億美元,中國貿易順差為1812.66億美元。

  美國全國信貸諮詢基金會調查則顯示,64%的美國人預備基金不足1000美元,也就是説,美國人不是通過儲蓄而是依靠信用卡借貸以應不時之需和非常規消費。在未來美國經濟增長模式不變的情況下,即使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待其過度消費沒錢之後,美國的購買力將迅速下降。未來一旦借貸鏈條斷裂,美國的消費需求將直線下降,中國外需面臨萎縮,由此帶來出口利益的損失也不可避免。

  熱錢“搗蛋”下的滯脹預期

  在人民幣不斷升值背景下,美債降級進一步加快了國際遊資衝擊中國市場的步伐。儘管中國加大對匯市干預和監管力度,但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前景使得國際遊資在尋找獲利機會過程中,早已將中國列為首選的投資目的地。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查處各類外匯違法違規涉案金額超過16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9%。如不考慮熱錢投資用途,就此估算熱錢套利收入就可達7.5億美元左右。如此高收益背景下,必然存在大量熱錢通過各種偽裝手段進入國內,以較低的資金成本,投資經濟實體、房地産或股票等,甚至進入民間高利貸市場謀取暴利,同時催漲各類資産價格,對金融市場秩序和穩定産生巨大威脅,國民福利的潛在損失不容小視。

  近年來,美元兌人民幣持續貶值,美元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的美元指數也已從2005年的93.34下跌至目前的74.0左右,下跌超過20%。標普降低美國信用評級,美元貶值速度繼續加快,不僅引起遊資離開美國尋找新的投資機會,而且使主要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較強的上漲衝動。與此同時,由於全球投資者與生産者信心不足、消費者手頭吃緊以及歐美各國政府財政赤字而被迫削減開支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全球需求形勢也不容樂觀。如果全球經濟減速,甚至經濟衰退速度快於美元貶值速度,大宗商品價格便會跌落;反之,大宗商品價格就會上漲。

  根據國家發改委8月1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農業大宗商品中,大豆、小麥、食用植物油和棉花進口均價分別環比下降0.1%~4.8%;資源類大宗商品中,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橡膠進口均價分別環比下降0.4%~3.8%。這些數據反映了當前大宗商品整體價格在高位水平上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但如果考慮中國國內強烈的通脹預期及經濟基本面情況依然良好的現狀,加之美債危機持續和美元持續疲軟的態勢,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反彈的可能性極大。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在外需不振的情況下,中國不得不繼續面對輸入性通貨膨脹帶來的巨大壓力;而如果為抑制通脹,實施新的緊縮政策,則有可能造成經濟在物價高企情況下出現增速減緩,導致滯脹的出現,屆時潛在風險和損失則難以估量。(劉中偉 作者係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