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標準普爾公司全球業務主管和中國區業務主管昨日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標普對全球評級行業出現更多競爭表示歡迎,但評級市場現狀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在次貸危機之後,以標普為首的國際評級機構發債人付費的商業模式遭到詬病,批評者認為其中存在利益衝突。但也有行業人士認為,這種方式可以讓所有市場參與者獲得相關信用信息。前期一些評級機構已對發債人付費的方式進行了改善,比如建立業務部門和評級分析部門的“隔離墻”。
標普全球主權信用評級主管戴維 比爾斯昨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標普不認同外界對其在希臘等國債務問題上的評級下調是“馬後炮”的批評。事實是,早在2004年標普就下調了希臘主權信用級別,但市場一開始並沒有予以認可,最終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這也導致了市場的波動。他強調,標普認為希臘在今年年底出現債務違約的風險仍很大。
比爾斯稱,調降美國評級無計算誤差。他指出,美國財政部對標普評級計算存在“2萬億美元誤差”的指責不妥。財政部對美國未來財政狀況的預測時間期是10年,而標普是3到5年。這只能説是“看法不同”。另外,在標普和歐美主要評級體系中,3A評級並不等同於“完全沒有違約可能性”。某個國家公司的債信評級高於主權評級的情況也是存在的。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