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種種跡象表明,世界經濟自2008年以來的復蘇進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在目前危機四伏的全球經濟大環境中,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何揚帆起航?怎樣避過金融動蕩、通貨膨脹帶來的經濟風險?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從資本市場來看,各國受到的打擊比美國大,表現在美元比其他國家貨幣更加堅挺,其國債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而從實體經濟角度也是如此,各經濟體的衰退很快就會造成全球貿易規模的下降,首先受到打擊的就是中國、巴西、印度等以貿易出口為主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現在國務院和央行必須清醒認識到,中國現在面臨衰退的緊張局勢,當前的政策應及時看清方向,政策方向必須儘快轉移到解決經濟衰退的問題上來。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指出,這一輪經濟動蕩與2008年下半年有本質上的不同。這輪不是全系統、全球經濟的崩潰,因此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較2008年是比較有限的,完全沒有必要走回頭路,不要指望再出現第二輪的4萬億刺激政策。
李稻葵提出,要嚴陣以待,防止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帶來的熱錢涌入和通脹壓力。宏觀政策要做一定的準備,同時加快結構調整,減少對外部的依賴。具體來説,就是做好進一步控制熱錢流入的準備,做好局部資本控制的準備,並且與外界做好輿論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