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適當降速將讓“中國速度”更令人信服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9日 11: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為了充分安全、為了更高質量,適當降速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高鐵降速並非什麼壞事,中國大力發展現代化鐵路的方向不會因此改變。這樣的“刮骨療傷”,不但不會帶累“中國速度”,還會讓“中國速度”更加令人信服。

  為進一步提高鐵路特別是高鐵的安全系數,8月16日起,中國鐵路開始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在新圖中,部分高鐵不同程度降速。同日,已投入京滬高鐵運營的54列動車組被召回進行全面整修。而此前召開的國務院會議還宣佈:暫停審批所有新的鐵路建設項目,對已獲批項目重新安全評估;開展高鐵及其在建項目安全大檢查,有重大隱患的項目立即停止運營或建設。

  “723”動車事故之後,中國鐵路不得不“刮骨療傷”。經歷了十餘年“跨越式大發展”、以不斷提速為標誌的中國鐵路第一次降速。對此,有人評論説“中國的高鐵神話破滅了”,有人説“曾經雄心勃勃的高鐵計劃面臨夭折”,還有人説“代表‘中國速度’的高鐵降速了,中國也將降速”。

  質疑中國進步的“成色”,對中國的挫折幸災樂禍,這種態度我們並不陌生。現在,因為高鐵慢了一點、謹慎了一點就斷言高鐵“不搞了”或“搞不下去了”,一筆抹殺中國人為自主發展高鐵所做的種種努力,更無異於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如果説,過去中國鐵路在一路飛奔中犯過錯,錯就錯在患上了“技術第一”、“速度第一”、“規模第一”強迫症,“蘿蔔快了不洗泥”,忽視了安全性和經濟性,那麼現在犧牲一些效率去換取更多安全冗余、為提升管理水平爭取時間,正是一個糾錯的過程。適當降速不等於退步,更不意味著要開倒車,相反,放下面子和虛榮,史無前例地降速、召回,甚至坦承“管理薄弱”、“施工中存在趕工期、違章蠻幹”等等,都證明了直面矛盾、知錯改錯的決心和勇氣,這既是回應民意、提升政府公信力,也是幫中國高鐵真正邁過這道坎,未來更安全、更有質量地前行。高鐵為安全升格而降速,不但不會帶累“中國速度”,還會讓“中國速度”更加令人信服。

  高鐵降速並非什麼壞事,只是理性回歸。而動車事故,以及隨之暴露出的“鐵老大”內部存在的諸多問題,都無法動搖一個基本事實:中國依然有充分的理由去建設一個最先進的鐵路運輸網絡。

  落後的交通與貧窮在中國大地上長期共生。近代以來,幾乎使用所有交通工具,從腳踏車到飛機,中國人都比歐美國家晚很多。對於遲遲起步,而又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能源相對短缺、地區差異城鄉差異巨大的中國來説,不可能照搬他國經驗成為一個汽車輪子上的國家或者飛機翅膀上的國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也很難成為相關行業的領跑者,這時,更多、更快地跑在現代化的火車輪子上就成為必然選擇。這些年,隨著中國高鐵項目陸續上馬,國內外不乏質疑之聲,如認為高鐵投資過大,短期回報卻很微薄等等,但我們必須要看到,即便今天,中國鐵路仍是在以佔世界鐵路6%的里程,完成世界鐵路25%的工作量,中國仍是在以只及一支香煙長度的人均鐵路里程,支撐著春運暑運,支撐著電煤等大宗物資輸送,“運力”仍然牢牢卡住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咽喉,“一票難求、一車難求”的現象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扭轉。

  力所能及發展高鐵,不是一兩個人拍腦門子的決定,而是中國國情的選擇、市場的選擇。説高鐵改變了中國,不只是因為高鐵為世界在“鞋子、襪子、玩具”之外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認識中國,不只是因為高鐵對中國經濟的巨大拉動作用,而是因為高鐵真實地改變了普通中國人的生活。無論是大城市圈觀念的形成,還是在京滬等“黃金線路”上“朝夕往返”的便利,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可以肯定地説:痛定思痛、“刮骨療傷”,特別是更多地從“人”而非機器身上找差距、補漏洞,都是為了擁有更可靠的系統、更安全的高鐵,中國大力發展現代化鐵路的方向不會因此改變,更不會如某些經濟學家所言,重回綠皮車時代。而無論是批評還是抱怨,公眾對高鐵的高度關注,恰恰是中國鐵路寶貴的社會資源,是其加速改革、不斷改進的動力所在。

  代表“中國速度”的高鐵是中國發展的縮影,高鐵所遭遇的挫折也再次證明:發展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速度要以安全和質量為前提,急功近利趕出來的東西,經不起時間的檢驗,也不符合國人的期待。當下,高速奔跑的中國能否提供更安全體面的生活,正成為許多社會問題的交匯點。為了充分安全、為了更高質量,適當降速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而以高鐵降速為標誌,中國經濟增長也將以更穩健的姿態把國人帶向未來,那種“10天學會高鐵駕駛技術”的要求,那種“大幹快上多少天迎接某某某竣工”的口號,只會越來越少了。(毛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