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銀監會日前公佈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雖然監管機構將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底限提高至歷史高位,但是市場人士預計,銀監會資本監管新規不會引發銀行新一輪融資潮,也不會干擾銀行正常經營。
從銀行業國際監管趨勢看,為滿足第三版巴塞爾協議要求,各國銀行業監管機構都在提高銀行的資本標準,全球範圍內的銀行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補充資本金的壓力。比如,瑞士央行對瑞銀和瑞士信貸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標準已從8%提高至19.5%新加坡央行要求該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2%。
但是,歐美銀行主要通過剝離非核心資産提高資本充足率,我國銀行業則主要從資本市場大規模融資補充資本。從資本充足率計算公式(即資本凈額/加權風險資産)看,歐美銀行主要是縮減分母,我國銀行主要是增大分子。
所以,我國大幅提高資本標準所帶來的“後遺症”往往是銀行開啟新一輪融資潮。雖然我國銀行的資本情況遠好于歐美國家,但是資本市場卻對銀行補充資本的行為頗多微詞。
從銀監會本次公佈的《辦法》看,目前不必擔憂銀行再融資。據知情人士透露,對資本監管標準的提高,銀監會前期已和銀行進行充分溝通。同銀監會此前與銀行內部交流的版本相比,此次公佈的《辦法》有溫和修正。
在銀監會此前與銀行內部交流的版本中影響最大的主要是四個方面,對其他銀行債權權重的提高、其他資産要求100%的風險權重、信貸承諾的信用風險轉換系數要求明顯提高以及新增操作風險資本要求。
此次公佈的《辦法》對前兩項要求基本沒有變化,對信貸承諾的信用風險轉換系數要求明顯降低,但對新增操作風險資本要求有所提高。值得注意的是,銀行被動和因政策性原因持有的工商企業股權風險權重更是從1250%下調至400%。
據觀察人士測算,此次公佈的《辦法》將上市銀行平均風險加權資産增加幅度降至8%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將緩解《辦法》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對行業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將控制在80個基點左右。
由此判斷,資本監管新規對銀行短期影響不大。雖然新規要求系統性重要銀行和非系統性重要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11.5%和10.5%,但是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311家國內銀行全部達到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達到12.2%。所以即使新規實施,銀行短期內不會有再融資需求。
但是從長期看,新規將引導銀行調整業務結構,進行經營模式轉型。銀行將從過去追求資産增長速度,“傍大款、壘大戶”轉向更加精細化的業務管理模式,服務民生、關注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在資本日益稀缺情況下,銀行需建立起資産擴張的約束機制。
我國銀行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努力控制加權風險資産,儘快在業務模式上做出調整,積極進行轉型和“瘦身”;另一方面增大資本凈額,開拓多種融資渠道補充資本金,尤其是不斷提高利潤規模和利潤留存比例,充實資本金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