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個稅,關乎每個人的錢袋子。個稅問題,自然是民生關注焦點。
近日,一則《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修訂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公告》(俗稱2011年47號文),在網上傳得沸沸颺颺,多家媒體紛紛作了報道。
然而幾天之後,也就是昨天,國家稅務總局在官網上刊登聲明稱,所謂的“47號文”是偽造的,國稅總局從未發過該文件及解讀稿。對於偽造者盜用國稅總局名義發佈文件及解讀,嚴重誤導納稅人,國稅總局將依法行使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力。
真是一場鬧劇!媒體和公眾無疑是被戲弄了。但這又不僅僅是一場鬧劇,媒體和公眾為何會信以為真,還廣為傳播,仍值得反思。筆者以為,這一則偽造的文件及解讀,之所以被關注,就是因為其解答了公眾心中的疑問,即“為什麼年終獎越多,稅後所得卻越少”,“為什麼多發1元,個稅卻要多繳2萬元”等。不僅如此,文件及解讀中提及國稅總局也認同,如此計稅方法,確實違背了“多勞多得”的原則,將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工薪階層的勞動積極性。因此,國稅總局對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計稅方法進行了修訂,新規將從今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一修訂,更是迎合了公眾心中對個稅法規改進的期待。
而今,期待落空,疑問猶在。筆者也不禁要問,既然來自所謂“47號文”的解讀是不可信的,那麼可以讓人信服的權威解讀又在哪?
此次事件只是個案。很多時候,在政策法規的制定出臺過程中,正是因為相關部門的遮遮掩掩,才令市場公眾百般猜測,虛假傳言漫天飛。更有不法分子趁機利用這些傳言謀取利益。這種情況,在內地資本市場尤為普遍。其實,謠言也好,傳言也好,最大的敵人就是信息公開。只有相關部門主動、及時公開信息,給公眾最權威的解讀,才能真正遏止傳言,令社會、令市場穩定。
在被盜用名義之後,國稅總局在新一週第一個工作日及時作出了澄清,並表示要追究責任。但作為一個納稅人,筆者還是希望,國稅總局在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同時,也能真正回應公眾,就種種疑問作出權威解答。權威解答先於偽文件假解讀等等出現之前給出,那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