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上半年中企海外並購創新紀錄 資源並購佔比下降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6日 0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並購目的地分佈

並購行業分佈 其他 16宗 工業 27宗 原材料 29宗

  來自全球四大會計所之一普華永道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交易數量達107宗,接近2008年全年,並創下新的半年度紀錄。普華永道方面表示,正是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提供的契機,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才開始“聲名鵲起”。當下美歐債務危機帶來的新一輪經濟動蕩,對中國企業來説又是一個絕好的出手機會。

  海外並購打破紀錄

  據普華永道統計,今年上半年,中企的海外並購交易共有107宗,金額達96億美元。而在2008年那一輪中企海外並購高潮中,全年交易量共126宗,金額94億美元。普華永道中國企業並購合夥人蘇啟元稱,上述數據顯示,即便在劇烈波動的市場環境和並不明朗的全球經濟前景下,中國投資者依舊在多個行業對海外並購交易有著強烈的渴求。

  在中企海外並購目的地方面,排在第一的仍是亞洲,上半年共發生33宗並購案。值得關注的是,歐洲成為新的熱點,成為第二目的地,從去年上半年的14宗增加到現在的30宗,超過去年全年。北美洲則滑落至第三位,有27宗。

  據統計,中企在歐洲的並購主要集中在工業和消費品領域,工業領域主要為技術引進。普華永道中國企業並購合夥人劉晏來認為,中企在歐洲市場並購活躍,與中企對工業及消費品相關企業的並購需求轉旺有關。與美洲、非洲以礦業企業為主的並購對象相比,在歐洲,成熟的工業技術及消費品品牌更具吸引力。

  蘇啟元認為,今年上半年,中企在海外的資源類並購交易熱度有小幅下降,這也是導致歐洲凸顯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這表明中企海外並購的多樣性有所增加,關注的領域也越來越廣。

  資源並購佔比下降

  正如蘇啟元分析的那樣,上半年,中企海外並購最大的特點就是資源類並購交易佔比下降,而工業和消費品相關行業的並購交易數量接近翻番,總量超過資源類並購。

  上半年,中企海外資源類並購交易發生了29宗,而去年同期為34宗;資源類並購交易佔中企海外並購交易總數的比例,也從去年同期的36%下降到27%。與此同時,工業和消費品相關行業的並購從去年同期的22宗增加到39宗,佔比從23%增加到36%。

  “買礦産更多地代表了國家意志,而收購工業、消費品項目則更多的是企業自主行為。”劉晏來認為,除了礦産資源,目前中企海外並購最大的驅動力來自技術、市場及品牌,中國的汽車、化工等製造業企業已有了走出去的衝動,而食品、服裝、家電等消費類企業也有收購海外品牌、加速海外擴張的需求。伴隨著中國企業的商品生産在價值鏈各環節上持續提升以及中國經濟向消費驅動型轉型,中國的戰略投資者自然而然會對獲取更多行業技術及消費品牌更為熱衷。

  新的並購契機來臨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不少受到衝擊的發達國家企業受困于到期債務和緊張的現金流,大量甩賣資産,一些中國企業借機開展海外並購,一時在全球聲名鵲起。“眼下發生的又一輪全球金融危機,對荷包滿滿的中國投資者而言又是一個絕好的收購機會。”

  不過,蘇啟元認為,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歐美企業會吸取當時的教訓,如果此次全球金融動蕩持續的時間短,這些歐美企業應該會採取觀望態度,看看自己能否熬得過去。如果此次金融動蕩持續的時間長,則會有利於中企開展並購。

  曾為眾多海外並購項目提供諮詢服務的普華永道也提醒中國企業,目前全球經濟前途未明,碰到好的機會要及時出手。普華永道方面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中鋁收購力拓因拖延時間過長最終告吹,就是典型的失手案例。

  近期,中企在海外的投資項目頻傳不利消息,如中鋼澳大利亞鐵礦石項目工期拖延、中信泰富澳大利亞鐵礦石項目成本大增等,業界對中企海外投資的質疑越來越多,甚至有觀點認為中企海外收購項目失敗居多。對此,蘇啟元並不認同,他表示,個別中企海外並購案例出現虧損等問題,是當地政治環境變化、項目週期影響因素眾多等原因導致的。不過他也提醒,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向外看”,它們沒有央企那樣的專業海外投資團隊,所以在“出手”前最好借助專業顧問公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