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經濟半小時]聚焦水流困局之十三:追問沙漠高爾夫(20110814)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4日 23: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F8B7D38DDF814abeB2C1E602280C6302


  《經濟半小時》將繼續聚焦水流困局。前兩天的節目報道了極度缺水的陜西榆林在沙漠中建高爾夫球場,一個18洞的國際標準球場已經對外經營,另一個18洞的球場剛剛竣工,馬上將投入使用。據專業人士測算,在西部高原砒砂岩區建一座36洞國際標準高爾夫球場,每年耗水量將達500萬噸,相當一個巨型"抽水機"。下面是那座沙漠中的高爾夫球場的情況。
  6月中旬,記者趕到了位於陜西省玉榆林市的大漠綠淘沙高爾夫俱樂部,沿著漫漫的黃沙前行,在距離榆林機場僅十幾分鐘車程的沙漠地帶中,隱藏著一片別樣的"綠洲"--大漠綠淘沙高爾夫俱樂部。記者以諮詢購買會籍為名,向銷售人員諮詢情況,銷售人員首先將記者帶到了練習場地,隨後銷售人員為記者安排遊覽車。
  在車上,記者終於見識到了這個位於沙漠中的高爾夫球場的廬山真面目,全中國乃至東南亞地區唯一的一座純沙漠景觀的高爾夫球場,大面積的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齊齊,蜿蜒的球道、果嶺在球場中錯落有致,從遠處看,球場內依稀可見一些沙漠植物,整個球場顯的氣勢恢宏,現在開放的是一座國際標準18洞高爾夫球場。
  天然的沙漠和綠色的草坪交錯在一起,行走在球道中間,隨處可以看到自動噴淋系統為草地澆水,球童告訴記者,中午的氣溫很高,要保證每一塊草皮都能澆到水。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草坪降溫,而由於地處沙漠的特殊原因,這裡的草地平均每天要澆三次水。
  沙漠地區的地質構造特殊,澆下去的水很快就會流失,如何才能保證這些水不流失的呢?球童説,他們在地下鋪了塑料薄膜防水層,防止水土流失。
  這個球童説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要不斷給草坪澆水,保證他們的生長。在球場以外,為了保證球場的美觀,同樣可以看到正在澆水的工人,這些寶貴的水資源就這樣被無限制的使用,那麼,相對於沙漠地區,最為珍貴的水資源為什麼可以這麼大量的使用,水到底是從哪來的呢?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用的是煤礦的地下水。
  為了打消記者的疑慮,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大可不必為水的問題擔憂,他們的老闆有辦法。
  據了解,大漠綠淘沙高爾夫俱樂部在 2009年就開業了,佔用土地約2000余畝,投資近2億元,俱樂部坐落于榆林市沙地生態公園內,是陜西境內最大的高爾夫球場。這家高爾夫球場的個人入會費是18.8萬元,公司會籍的收費是39.8萬元,銷售情況非常火爆,前不久又提高了價格,而且名額有限,現在公司卡只剩下兩張了。
  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斂財,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耗水量巨大的高爾夫球場會出現在位於沙漠邊緣、缺水乾旱的榆林市了。記者了解到,第二座18洞的國際標準高爾夫球場已經竣工,馬上就要投入使用。
  榆林地處陜西北部,位於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大漠綠淘沙高爾夫球場由於耗水量巨大會導致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會使地表固沙防風的植被因為缺水而死亡,使當地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更加惡化。在緊臨著高爾夫球場的一個村莊,記者了解到,高爾夫球場的修建已經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正常生活。
  村民是這樣説的:"水抽了,地旱了,井深了,水少了。"
  隨著高爾夫球場的修建,村民們明顯地感覺到井在加深,水也少了,灌溉莊稼都成了問題。原來一個小時能澆完的地,現在兩個小時也澆不完。
  記者了解到,這座沙漠中的高爾夫球場並沒有相關手續,但卻在當地政府部門的眼皮子底下開工、竣工,直至對外經營。更奇怪的是,球場每天所需的大量的水又是從哪來的呢?一位署名"馬筱強"的微博網友質疑説:"很多黃土地上的農民,以前一輩子只能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結婚一次、入殮一次。高爾夫球場的草為什麼能每天澆水三次?" 對此記者進一步進行了調查。
  大漠綠淘沙高爾夫俱樂部位於榆林小紀汗林場中,屬於沙地生態公園的一個招商引資項目。記者在榆林市林業局,找到了榆林沙地生態園項目建設管理辦公室。
  榆林沙地生態園項目建設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薛金生説,高爾夫球場2008年才開始建,實際上按最初項目意圖是要建立草坪球場,但是建設的時候考慮到經濟效應,高爾夫球場在沒有任何手續,也沒有任何批復的情況下建成了。
  當初規劃的沙地草坪球場原本是要建成包括籃球場,網球場等在內的運動場所,但現在卻變身成了高爾夫球場。事實上,至少在去年,榆林主管部門便已經了解了這一情況。
  記者問道,到現在大概有三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有進行監督。榆林沙地生態園項目建設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薛金生説,去年後半年發現這個問題後,便口頭通知他們停止建設。
  今年四月國家十一部委文件下發後,當地主管部門將球場上報給了省發改委,之後便採取了觀望的態度。
  榆林沙地生態園項目建設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薛金生説,省裏的同志檢查之後,便令其停止建設,只允許在草坪上灌溉,或是進行道路建設。如果他們的手續辦不下來,就要徹底取消高爾夫項目。
  8月10日節目播出後,榆林市的回復是停止建設,進行整改。薛金生告訴記者,高爾夫球場所用的水是由附近煤礦提供的,事實究竟如何呢,隨後記者走訪了高爾夫球場。
  陜西亨泰偉業公司業務經理李玉懷證實了薛金生的説法,水是由煤礦無償提供的。
  李玉懷帶著記者去了中游的沉澱池,他説,煤礦排出的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放到沉澱池進行沉澱,之後經由水泵的兩個供水管道輸送到下游。
  為了一驗真假,記者又去了上遊的污水處理廠。負責人説,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水除了自用和提供給附近農村灌溉之外,還為沙地生態公園免費提供用水。目前煤礦每天的排水量已經高達1.2萬立方。
  陜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環保辦主任馬景國告訴記者,現在他們項目的排水大概是一小時1200立方,一天2萬多立方。
  馬景國向記者呈現了陜西中能煤田與沙地生態公園簽訂的供水合同。合同規定,陜西中能煤田負責免費鋪建管道,並提供水質達到《景觀用水》二類C級標準的水源,而沙地生態公園則無償提供管道鋪設地和排水的洼地。
  陜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環保辦主任馬景國告訴記者,現在水量比較大,並且用水單位少,所以一般情況下他們向用戶免費提供水源。
  看起來,這個高爾夫球場似乎是對煤礦用水進行了二次利用,是個雙贏的決策,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記者隨後走訪了距離煤礦僅3公里的一個村子。
  村民説,煤礦把地下水資源抽走了,他們沒辦法用水。
  記者發現村中有許多空地,看似平整適合耕作的土地卻長滿了野草。村民們為何放任這麼多的地不管呢?
  對此,村民説,那些空地原來都是用來種莊稼的,2008年開始不種了。因為煤礦開採,上面的地出現裂縫,水沿著裂縫漏下去,他們灌溉用的水井被破壞了,煤礦的井是180米深,他們的井也就只有十幾米深。
  由於榆林地區屬於半乾旱地區,地下水成為了當地農田的重要水資源。村民們告訴記者,早在四五年前,這裡的地下水就因為中能煤礦的開採而迅速下降,他們的村支隊是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如今隊裏的農田幾乎全部廢棄。
  村支隊的人説,他們隊有300多畝耕地都荒廢了,現在連一畝、一分地都沒有,就是因為07年開始的缺水問題。
  而就在這幾年,中能煤礦的排水量已經從每天的6000立方變成如今的1.2萬立方,這個數字還將隨著煤礦的繼續開採而逐漸提高。
  山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環保辦主任馬建國告訴記者,2009年以前中能煤礦的排水量是每小時四五百立方,到2009年12月份的時候將近1000立方,但是現在已經達到了1200立方。
  一邊是每日1.2萬立方的排水量,一邊卻是因缺水而荒廢的農田。
  針對這一現象,一位村民説,地下水資源是有限的,煤礦抽取後把污水排放到河裏,嚴重污染了水資源。
  一位村民的院子裏稀疏地種著幾顆玉米,葉子也因為缺水而發蔫。而就在07年以前他家裏還種植著7畝地的玉米。
  這位村民無奈地説道,沒下雨的時候,他們家的地全是幹的,已經荒廢了,現在就只剩院裏那點玉米,還要靠手提澆水。
  在荒廢的農地四週是一條條廢棄的溝渠,原本應當有水流通過的渠道如今卻成為了荒草的棲息地。村民説,06年的時候,溝渠裏還有水。
  沿著長滿青草的土渠走到一個提供灌溉用水的壩塘。捧在掌心裏的土依然帶著一絲潮氣,然而塘裏的水早已不見了蹤影。村民告訴記者,以前壩塘裏的水是齊腰深的,但是現在全都幹了。
  村民們告訴記者,村支隊有3口多管井,過去用水泵抽取地下水,經由水渠和池塘給附近的田地供水。記者跟隨村民們走訪了其中的一處,過去抽取地下水的多管井現在已經被荒草和廢棄的渠道所包圍。
  5年前隨著中能煤礦的持續開採,多管井已經無法抽取地下水,2007年村民們在一米開外的地方又打了一口更深的井,然而沒過多久水又幹了。
  這個村支隊裏另外的兩口多管井也都面臨同樣的情況。失去了地下水,帶給農民的不僅僅是荒廢的池塘、溝渠和土地,還有一年兩季的收成和全家人生活的經濟支柱。不少人只能選擇打工,然而對於年老的人來説,卻只能盼望著地下水早日恢復。
  事實上,中能煤礦開採對於當地地下水的影響早已引起過有關部門的注意。村民們告訴記者,中能煤礦曾被叫停過多次,其中不乏水污染、導致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榆林人大網在2009年發佈的《關於對榆林市城市總體規劃執行情況的調研報告》中寫到,陜西中能榆陽煤礦規劃開採資源一旦得到批准,將給城市安全用水、生態環境帶來難以預測的風險。而就在今年6月該煤礦再一次被叫停,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可能對紅石峽水源地及地下水涵養體系帶來影響。
  然而當記者于8月11日來到煤礦的污水處理廠時,卻看到那裏的管道依然在源源不斷地排放著地下水。據村民所説,那些排水的管道總是停一段時間,開一段時間。
  煤礦一直在開採,而且還與生態森林公園簽訂了供水合同。堂而皇之的成為了一個環保工程。而一旦煤礦停止生産,生態公園包括其中的高爾夫球場也就將因為無水可用而受到威脅。那麼這究竟是不是煤礦始終能夠在如此長的時間內持續開採的重要原因呢?另外,眼看著村民的莊稼日益枯萎,不禁要問為什麼這些水不能供給近在咫尺的村子而要補貼給吸水的高爾夫呢?這一切仍然是個謎。
  遭遇影響的還不只是種地用水。當地村民吃水也成為了難題。在一戶人家,過去打的15米深的水井如今已經成為了空井。他們只能靠四輪車拉水來吃。
  這家人告訴記者,為了解決吃水難的問題,今年他們花1萬多元重新打了一口70米深的井,用電泵把水抽上來,然而這口井能夠維持多久也依然是未知數。
  就在記者將要離開村支隊的時候,在一塊荒蕪的田地旁,一位老人正在放牧著一群羊。羊群在悠閒地吃著草,然而這位老人的心情卻無法悠閒。
  這位放羊的老人説,那塊荒蕪的地以前是用來種玉米的,煤礦一開採就沒水了,原來一畝地(一年2季)能産1500斤玉米。但他現在只能靠羊維持生活了。
  如今村民們只能盼望這裡的地下水能夠早日恢復正常的水位,荒蕪的田地能夠重新給他們帶來沉甸甸的收成。
  如今煤礦每日的排水卻依然流向林場、生態公園和其中的高爾夫球場。
  陜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環保辦主任馬景國告訴記者,水資源基本覆蓋了他們周邊所有的兩百多公里農田。他們表示,如果需要,他們可以建設供水管道,把水資源更大面積地給更遠的農田,但是現在還沒有人提出這個需求。
  然而就在煤礦附近3公里內的村莊裏,農民們卻仍在盼望著地下水位能夠早日恢復,地裏能夠早日種上莊稼。
  村民説,煤礦一年四季24小時地抽水,並把水排到別的地方,影響很大,老百姓的苦都沒處説。
  中能煤礦免費給高爾夫球場鋪設管道,免費提供澆灌用水,在免費午餐的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貓膩?當地政府為什麼沒想到讓煤礦給周圍的村民免費供水,反而因為不斷抽取礦井地下水,導致村民的水井打不出水,農田被撂荒?公共水資源,為什麼沒有用來保障民生,卻用來保障高爾夫球場?希望當地政府能給出答案。

  半小時觀察:破解水流困局  要靠嚴肅法紀
  從8月1日起,財經頻道已連續13天播出了聚焦水流困局的節目,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也開始採取行動,通過執法檢查來糾正水資源管理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希望這樣的執法檢查不是一陣風、走過場,而是扎紮實實的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其實對於水資源管理,我們並不缺法律規定,缺的其實是執法。中國是一個水資源極其匱乏的國家,因為匱乏,所以一些人打起了水的主意,把這種公共資源變成了牟取暴利的工具,這就導致了水流各個環節濫用、浪費的亂象層出不窮,使得整個社會出現水危機和水困局。如果政府部門再監管不力、執法不嚴,這種危機和困局將會不斷加深。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召開的水利工作會議,目前中央對於水管理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是事關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重大、緊迫、全局、民族命運、戰略任務,這五個關鍵詞相互疊加,凸顯出了當前水管理究竟有多重要。
  真誠期待各級地方政府,能夠認真領會中央精神,嚴肅法紀,把水治好管好;同時也希望中央有關部門,能嚴肅法紀,對地方政府的水管理工作進行嚴格考核,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違法違規行為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破解當前的水流困局。
  《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的一系列聚焦水流的節目引發了網友的廣泛參與和熱烈討論。一位叫"邱寒婭"的新浪微博網友評價昨天的節目説:"經濟半小時昨晚看海了,專家分析北京城市綠地急劇萎縮導致城市容易內澇。"一位叫"pisces徐"的新浪微博網友説,北京內澇背後,綠地減少,其實是利益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