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穆迪標普惠譽壟斷評級市場 中國信用評級任重道遠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2日 1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上週五,標準普爾宣佈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消息一齣,全球金融市場立刻陷入一片動蕩之中。歐美、亞太股市股指從週一開始,猶如坐過山車一般大起大落。

  一次評級下調,便能讓全球大亂。信用評級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可見一斑。但在這一領域,話語權完全被三大機構壟斷。

  擁有信用評級話語權對中國有何益處?中國的信用評級現狀如何?記者展開了調查。

  信用等級 至關重要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裏德曼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生活在兩個超級大國的世界裏,一個是美國,一個是穆迪公司。美國可以用炸彈摧毀一個國家,穆迪可以憑藉信用降級來毀滅一個國家。有的時候兩者的力量説不上誰更大。

  弗裏德曼的話也許有些誇張,但有一點沒有説錯:信用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舉個例子,假如你要買房,向銀行申請貸款,你需要向銀行提供你的職業、收入等證明,銀行根據這些評估你的信用,最終決定是否發放貸款。”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説,“同樣的道理,企業、國家借錢也依靠各自的信用,現代的國際經濟實際上就是靠信用維繫的。”

  一個企業或一個國家的信用評級降低,就意味著它向市場融資的成本將會增加,甚至無法向市場融資。去年5月至今年7月,正是因為穆迪、標普和惠譽三家評級機構一再下調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的主權信用級別,最終導致這些國家不得不向外請求金援。

  三家壟斷 弊端多多

  信用評級如此重要,而目前穆迪、標普和惠譽三家評級機構壟斷了全球評級市場95%的份額。這樣看來,標普下調美國信用評級能引發如此大的連鎖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是,這三家壟斷的格局早已弊端多多。

  “世界排名前十五位的債務國都是西方發達國家,它們被三家機構賦予了很高的信用評級,由此它們佔有了90%以上的世界信用資源,可它們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貢獻率卻不足3%。”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關建中説。

  而無論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三大評級機構均未“先知先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三大評級機構甚至無一例外地給予了美國國際公司及其衍生次貸産品“AAA”的最高評級。

  評價體系 “硬傷”明顯

  在關建中看來,目前的世界信用評級體系有著明顯的“硬傷”。

  “歷史上,美國曾經是世界的債主,為了判斷不同國家償還債務的能力,他們就設計出一套衡量各國信用風險的工具。”關建中説,“可是從1986年開始,美國就從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按照債權債務關係的一般原理,應該由債權人評判債務人的信用風險。可現在完全是倒過來的,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反而要由美國來評判中國的信用。”此外,評級過程的不透明也是讓人屢屢詬病。

  “美國三大評級機構的評級過程、評級模型等生産過程從來不公告。美國國會也裁定評級公司不用做任何説明,不用承擔任何責任。這使得評級成了典型的三無産品。”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吳晶妹説。

  “現在信用評級機構只有進入機制、沒有退出機制。如果評級機構出現了問題,應讓它從市場上退出,這是非常關鍵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表示。

  面臨挑戰 困難重重

  作為債權國,中國在國際信用評級上的話語權還小得可憐。而在中國本土市場,三大評級機構也佔據了大部分份額。

  目前,中國評級市場上,具有信用評級資格的機構共有5家,但有4家已被穆迪、標準普爾、惠譽國際三巨頭以參股或簽署技術服務協議的方式“同化”。

  大公國際是唯一一家還稱得上“國有”的評級公司,但它的份額只有20%多。

  “國外很多地方,信用評級市場都是由本國評級機構主導的。”關建中説,“像日本就規定,即使外資評級機構進入,也必須採取本土與外資評級機構‘雙評’的模式。”

  雖然比起三大機構來説,大公國際還很小,但它已經開始醞釀走向國際了。去年,大公國際發佈了五十個國家信用等級報告,給予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新興市場國家高於三大機構的評級,但對歐美18個國家的評級則一致低於三大機構,引起了國際上不小的反響,但爭取話語權的挑戰仍然困難重重。

  2010年9月2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不能“跨境監管”為由拒絕了大公國際在美評級資質的申請。對此,大公國際發表聲明稱,不接受任何以出讓國家主權為條件的評級資質。

  “國際評級體系改革必然使世界的評級中心從西方移向東方,這是歷史的選擇,中國應該承擔起推動改革國際評級體系的重任。”關建中滿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