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中國股市緣何缺失“晴雨錶”功能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2日 0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標準普爾下調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至AA+,加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大幅動蕩,全球股市應聲下跌。短短的幾個交易日,美國、法國、德國的股指累計跌幅已經超過10%,8月8日,中國股市滬深300指數也大跌3.57%,創出1年以來的新低。

  曾有朋友忿忿不平地問:“美歐股市有病,為什麼中國股市要陪著吃藥?”其實,問題就在於:不僅是美歐股市有病,而且中國股市本身也病得不輕;況且,就當前中美、中歐經貿關係來看,美歐經濟出了大問題,也必然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

  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的下降,以及評級機構將美國經濟前景展望列為負面,使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發展失去了信心,對美國再度爆發金融危機存有憂慮,也對當前美元作為全球唯一國際儲備貨幣的前景失去信心。同時,歐債危機的持續蔓延也令市場擔憂。市場對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預期正在加強。

  中國經濟早已融入全球經濟當中,美歐都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美歐經濟的不景氣,將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造成一定的困難,從而對中國經濟的增長形成負面的影響。當然,美歐經濟不景氣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並不是決定性的。就像2010年美歐經濟復蘇艱難,但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快速平穩增長那樣,美歐經濟不景氣,也不能阻擋中國經濟增長的步伐。尤其是去年以來,中國經濟結構開始逐漸得到調整,目前中國對出口的依賴度正在減少,而中國內需市場正在逐步成長;美歐經濟不振,對中國經濟影響的程度正在減弱。

  然而,從股市的角度來看,美歐股市的這次暴跌,是它作為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晴雨錶”對其基本面 美歐宏觀經濟走弱的本能的反應,而中國股市的下跌,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中國股市從它誕生以來,就從來沒能擔負起國家政治經濟“晴雨錶”的功能,也沒能反映中國經濟這20年來持續高速成長的事實。中國股市的下跌,只是其系統性風險的釋放,僅此而已。

  中國股市的走勢,似乎從來都沒有和中國經濟的成長聯動過,自然就不能承擔起“晴雨錶”功能。遠的不説,2010年,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復蘇最強勁的引擎,當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了10.3%,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國家;當年中國GDP總量達到397983億元,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股市卻全年下跌了12.51%(滬深300指數),成為全球主要股市中跌幅最大的市場。2011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9.6%,仍然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國家,但中國股市卻仍然下跌了2.68%。從中國股市如此表現來看,我們只能説,這個市場已經和美元一樣,在事實上淪為了長期的弱勢市場。

  股市不能反映經濟的成長,不能和宏觀經濟聯動,如果它是一種短期的波動,我們只能説,股市波動存有偶然性;但是,如果這種特徵是長期的話,我們只能承認,這是市場設計和市場制度出現了問題。這些問題自然就導致了“晴雨錶”功能的缺失。

  中國股市設計和制度的問題在哪?熟悉中國股市歷史的人都知道,當初設立中國股市,其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任務,就是“為國企服務”,就是一個社會性的融資平臺。所以,從中國股市誕生以來,只強調融資功能,不強調投資功能;只強調儘快擴容,不考慮投資回報。儘管中國社會經濟在這20年來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中國股市並沒有與時俱進,其融資平臺的性質也沒有根本性的變化。根據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會議上公佈的數據,2010年,共有531家公司在A股市場融資10275.2億元;截至2010年底,滬深股市總市值達到26.54萬億元,相當於2005年的8.2倍,市值排名由2005年的全球第十三位躍居第二位。由此可見,對應于中國經濟的增長,是中國股市規模的高速擴容,而這種高速擴容,是以大部分投資者虧損為代價的,根據基金年報的數據,2010年中國多數偏股基金均告虧損。這樣的市場,必然只能是長期的弱勢市場,是一個只講融資不講回報的市場。這種市場的定位及其發展觀,無異於殺雞取卵、涸澤而漁。

  這種只講融資不講回報的市場,從多種學科的角度上看,都應該是一個難以持續的市場。但是,為什麼中國股市持續20年不斷只講融資而依然有眾多的投資者趨之若鶩呢?筆者調查發現,多年來持續的高房價,在很大程度上幫了中國股市的忙。持續多年居高不下的高房價給中國百姓造成重大壓力,對絕大多數人來説,只靠工資收入是不可能買房的;於是,很多人都希望從股市投資中獲得額外的收益來幫助自己買房。正是這種近乎“博傻”的暴富心態,推動了廣大的中國百姓前赴後繼地把自己的血汗錢投入到股市之中。從這個角度看,百姓投資股市虧損,責任當然自負;但是,如果利用百姓近乎“博傻”的暴富心態來實現股市高速擴容,就要從制度層面來反思了。

  然而,如果我們從更深層次去探究,這種只講融資不講投資回報,只講為宏觀經濟服務不考慮投資者利益的市場設計和理念,其實並不是中國股市的發明和創造,更不為股市而獨有。中國改革開放30餘年,一直在實踐中自覺不自覺地奉行著只講國家發展,不講百姓同步受益的理念,至今在實際上形成了“國強民不富”的局面,其理念上,中國股市何其相似?2010年,中國財政收入83080億元,同比增長21.3%;而同期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增長1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為8%。國家財政收入增長遠大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這也不只是2010年一年的事情,實際上,幾十年來基本如此。百姓收入增長緩慢,直接的結果是中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足,經濟的增長更多依賴於出口和投資。這種增長模式不可持續,現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尤其是在目前國際經濟復蘇緩慢,出口環境惡化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增加國民收入,刺激國內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保障。目前,中國政府正在探索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調整經濟結構,提高勞動者的報酬,可以説,中央政府正在糾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股市只講擴容不講投資者盈虧、只講為企業融資服務不講為投資者服務的局面應該改變,中國股市的增長模式也到了改變的時候了!

責任編輯:張曉敏

熱詞:

  • 中國股市
  • 缺失
  • 晴雨錶
  • 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