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股市暴跌應更多尋找內在邏輯關係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1日 0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從上週四開始的全球股市暴跌,終於在週二得到初步遏制。

  作為一次全球範圍內的暴跌,這件事可以寫入證券史。自2008年以來,這是市場對於某些信息的又一次劇烈反應,讓人錯愕的是,不止一個國家的股市發生了盤中暫停交易的情況。

  這次暴跌,究竟是“二次探底”還是新一輪的危機開始?現在有許多不同解讀。不過,從市場觀察者角度來看,大多數人都把暴跌矛頭指向了標準普爾公司,認為正是由於其輕率地給美國國債調低評級才導致了市場崩潰。

  在筆者看來,標普調低美國的國債評級僅僅是市場空頭的一個藉口罷了。市場的暴跌更多是源於其內部結構問題,標普只不過在一個“恰當的時機”扮演了“一個恰當的理由”罷了。

  如果歷史稍稍向前回放一下,我們發現標普調整美國債級別之前是美兩黨有關債務上限的激烈討論,而更早之前則是對QE3是否推出的種種猜想。

  這些事情究竟説明了什麼?

  其實,答案在美國推出第一次量化寬鬆政策的時候就已經若隱若現,而在推出QE2的時候就已經揭

  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閉後,美聯儲就推出了量化寬鬆政策。在隨後的三個月中,美聯儲創造了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儲備。

  這些錢是怎麼花出去的呢?主要是通過將儲備貸給它們的附屬機構,然後通過直接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然而,一萬億美元的儲備並不能解決問題。從2010年4月開始,美國的經濟數據又一次令人失望,進入步履蹣跚的復蘇以來,美聯儲一直受壓于需要推出另一次的量化寬鬆,伯南克在當年8月份在傑克遜霍爾的聯儲官員聚會中為第二次量化寬鬆打開了大門。

  具體而言,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佈,美聯儲發貨幣購買財政部發行的長期債券,每個月購買額為750億,直到2011年第二季度。

  不久前,購買行為走完了全程時間表。但是,問題似乎越來越多了。首先是債務一再突破新紀錄,而其國內經濟主要數據包括就業等都沒有實質性的好轉,而美元的再次氾濫,也為其他國家帶來了匯率波動、資産泡沫等諸多負面影響。

  脆弱的平衡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在美國,“外債鐘”是剛性的,看起來也是有極限的。除了撒謊並帶來毀滅性的政治問題,剩下的就是“實話實説”。告訴大家債務又一次創出新高,以前法定的上限已經被突破。

  後果很嚴重,但又能怎麼辦呢?現在的問題是,用飲鴆止渴的方式來解決美國自己的問題,還是違約破産以保住全球經濟?美國顯然不會那麼大公無私。正如格林斯潘所言,問題可以解決,繼續印票子罷了。——對這種濫用鑄幣權、透支國家信用來轉移風險的做法,又有哪個國家的投資者會感到安心呢?又有哪些理性的投資者不會借此進行大幅度的空頭操作呢?債務等貨幣問題都可以用短期手法進行規避,但其背後的結構性問題卻被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發現並由此産生巨大的恐懼。在這種恐懼心態之下,唯有做空是最好的選擇。而且,做空市場在客觀上也符合美國自身利益——可以沖銷債務,攤薄成本。

  相信這句話,“市場自有邏輯”。也只有更好地理解了這句話才會讓人們認真思考暴跌的根源,而不是簡單地咒罵某個評級機構,他們無力,也無法去承擔大鱷們犯下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