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吳 江
345噸重量偏差嚴重低於國家標準的“瘦身鋼筋”,竟然暢通流入保障性住房項目工地,部分産品已經加工待用。這是海南省質監稽查總隊近日查獲的一起“瘦身鋼筋”案件。(據新華網)
有道是“一分錢一分貨”,連高檔樓盤尚且不乏質量問題,對保障房的質量還真是不能太過苛求。更何況,既然開發商依舊是商人,人家追求利潤自然也就無可厚非。如此看來,既然保障房不能賣得太貴,要想從保障房身上賺錢,當然也就只能從節約成本上下工夫,“瘦身鋼筋”以成本優勢佔領保障房市場,要説也就並不意外。
不難看出,既然保障房有“瘦身”的需求,放在當下保障房市場如此巨大的背景下,這樣的需求,自然會不缺供給,海南文昌查獲的345噸“瘦身鋼筋”,恐怕不過是冰山一角。曾經看過一則報道,説的是國內一些鄉鎮的主要産業便是生産這類“瘦身鋼筋”,而相關鎮領導更是傾盡全力為家鄉的産業推銷,在他們的成功公關之下,那種一摔到地上便斷成幾截的“鋼筋”居然暢銷于各大城市的建築工地,並成為支撐起那些外表豪華鮮亮的建築的骨架。事實上,當成為國家任務和承諾的保障房,“瘦身鋼筋”照樣可以大行其道,甚至高鐵項目也同樣有“瘦身鋼筋”被曝光時,“瘦身鋼筋”産業看來絕非徒有虛名。
如此看來,對於“瘦身鋼筋”,固然需要追根溯源的徹查作為始作俑者生産廠家,不過,“瘦身鋼筋”之所以會成為産業鏈,顯然還不只是生産廠家的問題。儘管這類“瘦身鋼筋”重量偏差嚴重低於國家標準,但在價格上卻無疑有著巨大的優勢,而一旦遇到底線意識全失,萬事利為先的開發商、建築商,能夠極大降低成本,博取超額利益的“瘦身鋼筋”得以大行其道也就不足為怪了。而按理來説,假如開發商和建築商能夠嚴把採購關,相關的監理單位也能當好“守門員”的話,根本沒有需求,也完全賣不動的“瘦身鋼筋”,本不該有廠家生産。
基於上述視點,當“瘦身鋼筋”漸成産業,甚至連保障房建設都無孔不入時,其實最該補上的還是監管漏洞,只有追根溯源“瘦身鋼筋”的廠家,繼而“一個也不能少”地追剿所有“瘦身鋼筋”的流向,並追究相關鏈條上的從業與監管者的責任,“瘦身鋼筋”才不會繼續大行其道,保障房也不至於因為“筋骨瘦身”而自身難保。《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