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400余藥品降價 平均14%降幅被指“溫柔一刀”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0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不到半年,發改委對單獨定價藥品再次動刀。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從9月1日起降低部分激素、調節內分泌類和神經系統類等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共涉及82個品種、400多個劑型規格。

  藥品營銷專家楊昌順表示,在此次價格調整中,涉及的單獨定價藥品都有很好的價格維護政策,和普通藥品不同,其實際銷售價格和最高零售價相差不大。因此,此番降價可以被認為是實實在在的降價。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表示,同以往藥品價格調整相比,此次平均14%的降幅可謂 “溫柔一刀”。由於降價幅度不大,因此只能説對外資藥企造成一定衝擊,進一步縮小了普通藥品與單獨定價藥品之間的價差,促進了市場的公平競爭。

  外資藥成調價“主角”

  自1998年算起,此次降價是發改委第28次通過行政手段對藥價進行調整,也是今年以來的第二次。降價藥品主要為激素、調節內分泌類和神經系統類藥品。針對此次降價,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解釋稱,此類藥品使用範圍廣、週期長,降低價格可以有效減輕患者負擔。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處長宋大才舉例稱,糖尿病人需要終身用藥,這次價格調整將重組人胰島素注射劑的最高零售限價下調了11%,相當於每個病人每年可直接減少支出300元左右;癲癇病人也需要長期用藥,這次價格調整將常用的丙戊酸鈉的最高零售價下調了10%,相當於每個病人每年可直接減少支出240元左右。

  和以往不同,在今年兩次降價中,外資藥成了主角。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調整162個品種、近1300個劑型規格的藥品價格,降價藥品以治療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環系統類藥品為主。由於上述幾類藥品中外資藥佔多數,因此該舉措在業界看來是對外資藥品“開刀”。

  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本次藥價調整涉及的單獨定價藥品有96種劑型。據《每日經濟新聞》統計,其中國産藥品劑型只有17個,佔比不到18%,國內上市公司雙鶴藥業、太極集團涪陵制藥、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江蘇常州千紅生化制藥均有兩到三款單獨定價的藥品降價。

  剩下超過80%的藥品均為外資或者合資藥企藥品,“很顯然,發改委再次降低部分藥品價格,外資藥品仍然是主角。”郭凡禮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降幅較小 對藥企影響不大

  藥品營銷專家楊昌順表示,與普通藥品不同,單獨定價的藥品都有很好的價格維護政策,其實際銷售價格和最高零售價相差並不大。與此同時,由於單獨定價,外資藥在同類藥品競爭中較佔優勢,一般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因此,此番降價可以被認為是實實在在的降價,老百姓的看病花費會相應有所減少。

  針對此次降價,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給《每日經濟新聞》回復稱,最近幾年,醫藥企業的人力、原料、水電等成本逐年增高,2010年全行業近5000家企業實現的利潤僅千億元左右,尚不足一家大型央企所實現的利潤。同時新版GMP的實施也需要企業在質量方面進一步增加投入,持續降低藥價將對推動我國醫藥産業由仿製到創新,由大到強帶來較大的困難,也有可能增大患者用藥安全的潛在風險。

  “僅僅降低藥價並不能完全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只有不斷深化醫療體制改革,使整個體系的運作更加科學而高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DPAC在郵件結尾稱。

  與RDPAC較模糊的反對意味不同,業界許多人士卻認為14%的降幅太溫柔。

  楊昌順表示,雖然降價是實在的,但降幅不大,外資藥企總體上受到的影響不大。郭凡禮也認為,14%的平均降幅可謂“溫柔一刀”,這樣做只是進一步縮小了普通藥品與單獨定價藥品之間的價差,促進了市場的公平競爭。

  郭凡禮還表示,降價對外資藥企並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外資藥企可以順勢進入此前從未進入的三、四線城市醫療市場,用“以量補價”的方法來消除藥品價格下調對其帶來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