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發改委再降藥價外資藥三遭“祭旗”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1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9月起82種藥品降價,平均降幅14%

  ■藥品降價、專利到期,外資藥企合資應對危機

  羊城晚報訊 記者陸志霖報道: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再次發出通知,決定從9月1日起降低部分激素、調節內分泌類和神經系統類等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這是國家發改委繼3月28日宣佈降低162種藥價後,今年以來的第二次發出藥品“降價令”。與此前降價相同的是,單獨定價藥再次出現在降價之列。面臨價格的調整,外資藥企也正積極調整市場策略。

  連續三次向外資藥“開刀”

  根據發改委的通知,從9月1日起執行的“降價令”共涉及激素、調節內分泌類和神經系統類等藥品的82個品種、400多個劑型,平均降價幅度為14%。值得注意的是,單獨定價藥品同樣出現在降價之列。羊城晚報記者在發改委公佈的《單獨定價藥品最高零售價格》目錄中看到,本次降價中涉及輝瑞、惠氏、西安楊森等近25家外資藥企的近60個單獨定價品種。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就將降價“大刀”砍向外資單獨定價藥品。去年12月12日,降低頭孢曲松等部分單獨定價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涉及施貴寶、羅氏等外資藥企。3個月後,又宣佈從今年3月28日起降低部分用於治療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環系統類藥品最高零售價格,涉及近30家外資藥企的超50個單獨定價品種。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指出,這次價格調整對日費用高的藥品加大了降價力度、對日費用低的藥品少降價或不降價;對專利等創新型藥品適當控制降幅,以鼓勵研發創新;對原單獨定價藥品,縮小與統一定價藥品之間的價差,以促進公平競爭。

  外資藥企面臨雙重打擊

  連續三次向外資藥“開刀”預示著發改委對外資藥品價格管理正逐步發生變化。

  此前為鼓勵外企將更多創新藥帶入中國市場,國家發改委2005年以前對特定企業,包括國內知名品牌企業生産的藥品實行優質優價,即單獨定價。其中,不少外資藥企生産的原研藥雖然早過了專利期,但仍舊享受著高價待遇。直到去年7月,發改委下發《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抹去了“原研藥”和“單獨定價”的提法,並提出專利藥品價格三年一降,首次試圖調整藥品價格制定規則。

  外資藥在中國的定價規則發生改變,對外資藥企的衝擊可謂前所未有。這對外資藥企來説,將意味著“超國民待遇”時間的終結。而另一個巨大衝擊則是來自外資藥自身專利的到期。據不完全統計,在未來5年內,全球10隻“重磅炸彈”藥物中將有9隻産品的專利到期並迎來仿製藥的競爭。如輝瑞的“重磅炸彈”藥物立普妥就將於今年11月底專利失效。立普妥的銷售額佔輝瑞總銷售額的20%以上,預計每年損失可高達100億美元。

  借本土藥企轉攻低端市場

  一方面是藥品降價,另一方面是專利到期,面臨雙重打擊的外資藥企正調整市場策略。

  7月22日,美國默克制藥與先聲藥業集團在正式宣佈合作協議。而在6月初,全球制藥老大輝瑞公司就宣佈了與浙江海正藥業的合資計劃,雙方擬共同出資2.95億美元設立合資公司。

  對於外資藥企掀起的合資潮,一家外資藥企的華南區經理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分析,專利藥即將到期,外資藥企需要儘早為其轉為普藥生産銷售作準備,方式之一就是搶注首倣藥,繼續佔領價格優勢。此外,原研藥在中國開始面臨降價趨勢使得外資藥企需擴大市場覆蓋來彌補價格損失,從低端的縣醫院、社區醫院到一線城市大醫院全覆蓋。一般而言,外資藥降價10%的損失,在銷量上增長30%才能補回。隨著新醫改對基層醫療的完善,外資藥企可通過合資來獲得合資夥伴在二三線城市的基層銷售網絡。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默沙東的心血管藥物舒降之在2010年自動將價格下調一半,成為首個進入基本藥物目錄的外資原研藥。實現全覆蓋後,其銷售量增長了46%,同時其銷售額只下降了3%,數量的大幅度增長幾乎彌補了降價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