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華爾街日報:此次股災為何與2008年危機不同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15: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導讀:《華爾街日報》金融與投資版弗朗西斯科-格雷拉(Francesco Guerrera)撰文指出,此次經濟困境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有三個本質上的不同,首先,最明顯的是兩場危機的起源不同。其次,貸款在兩次危機中所起作用是相反的。最後是前兩項區別所導致的直接後果。真正的議題是金融參與者互相之間和對政府強力啟動經濟增長缺乏信心。

  以下即格雷拉的評論文章全文:

  一個對比正在吸引華爾街銀行家和投資者:2011年的危機只不過是2008年危機的重復,金融動蕩的歷史在無止境的循環中重演。正如一位大型資金經理在走向辦公室為週一的混亂作準備所説的那樣:“這種歷史重演的感覺糟糕透了。”

  那些認為2011年危機是2008年危機連續劇的人們現在有了他們的“雷曼兄弟”時刻,標普公司上週五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取代了雷曼兄弟投資銀行2008年的倒閉事件,這一事件導致不可想象的事情發生了,全球市場因此大幅下挫。他們敘述的最後部分是正確的,投資者8日大幅拋售股票,亞洲和歐洲股市都大幅下挫,道指下挫了 643.76點,超過了百分之五。但僅僅是市場的動蕩不足以證明歷史在重演。

  借用一個使投資泡沫合理化的一個短語,這次是不同的。用2008年的視角來觀看此次危機的銀行家、投資者、公司經理有可能對世界經濟面臨的議題作出錯誤的判斷。

  三年前的金融危機與今天的事件有三個基本不同。首先,最明顯的是兩場危機的起源不同。2008年的危機是從底部開始的,危機始於過於樂觀的購房者,危機在評級公司的幫助下通過華爾街的證券化機器出現,結果重創了全球經濟,金融業的崩潰導致了經濟衰退。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目前的困境是自上而下的事件。由於無力刺激各自的經濟,全球各地的政府失去了商業和金融界的信任,這引發了私營行業開支和投資額的大幅減少,形成了導致高失業率、增長乏力的循環。銀行這次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

  第二個不同可能是最為重要的:金融公司和家庭在2007年至2008年前享受了廉價的貸款。當泡沫破滅後,去杠桿化處方造成了大規模的衰退衝擊。這一次的問題則剛好相反。經濟困境使公司和個人存儲現金,避免負債,造成了消費和投資增長低迷。

  最後一個區別是前兩項區別的直接後果。總結而言,2008年的金融災難有一個簡單、痛苦的解決方案:政府必須介入,通過低利率提供大量流動性、出手救助銀行、向經濟注入大量現金。一位美聯儲官員當時稱這種方法是“震驚與畏懼”,另一位官員總結稱:“我們將支持所有事情。”

  這一政策的代價並不輕,全球各地的政府向金融系統注入了近1萬億美元,對於納稅公民來説,由他們來承擔別人所犯錯誤的代價也是不公平的,但它成功地避免了一場全球衰退。

  今天,這樣的反應並不在措施清單上,現在的壓力並不是由於缺少流動性造成的,美國公司現在掌握有創記錄的現金或者太多的杠桿。公司和個人都不再有債務。

  真正的議題是金融參與者互相之間和對政府強力啟動經濟增長缺乏信心。(江山)

  本文為譯者授權新浪財經獨家使用,任何媒體未經授權均不得轉載。若需授權必須經新浪財經與譯者本人取得聯絡並獲得書面認可。如果私自轉載本文,譯者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