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從廢品店起步的收藏家 收廢品淘的寶貝值30萬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5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投資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任何一座城市,都會有廢品收購站,都會有拉著板車或蹬著三輪車收破爛的人,而收藏曆來似乎都是文人雅士的專利。可見,收廢品和玩收藏本是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但隨著撿“漏”愈發艱難,部分藏家將目光對準了廢品店,甚至將廢品店老闆發展為旗下“線人”,代為尋寶。有意思的是,有廢品店老闆耳濡目染久了,漸漸“不務正業”玩起了收藏。

  家住成都東郊的老張就是屬於“不務正業”玩收藏的廢品店老闆。今年50齣頭的老張看起來極其樸實,也不善用考究文雅的言辭説話,與一般人印象中的“收藏家”形象相去甚遠。然而只要走進老張的家,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古錢幣、古書、舊唱片、毛主席像章、郵票等藏品,你就會發現老張其實是位名副其實的收藏家。不過對於“收藏家”的稱謂,老張一時無法接受。“我連收藏家協會都沒有加入,哪有資格當收藏家喲?”老張説。

  據了解,老張以前是成都東郊一國企員工,在2000年初企業改制時下崗了。“40多歲的人,又沒什麼專長愛好,下崗後就一直閒在家,生活枯燥無味、日子難熬。當年夏天孩子又考上了大學,沒有經濟來源的我就更著急了。最後在朋友幫助下,放下臉面幹起了廢品收購。”一提起那段令人傷感的往事,老張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了。

  在眾人眼裏,幹廢品收購一要不怕苦,二要不怕累,三要放得下臉面。2000年夏天,有了“新工作”的老張每天騎著自行車,把廢品收購點擺在了原來上班的廠門口。“廠裏老同事多,而且都知道我孩子考上大學需要一大筆開支,很多老同事都照顧我的生意,把辦公室的報紙、舊書給都賣給我,甚至還有一些同事錢都不要我給,硬要把舊書、舊報送給我。”老張説道。

  老張説,有一天回家整理廢品時,無意中發現一本投資理財的雜誌,裏面一篇《財富就在你身邊》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文章中提到有些收藏家將目光對準廢品收購站,淘到了不少有價值的藏品。“從那以後,我在收購廢品時就格外留心,凡是覺得有收藏價值的東西都留起來放在家裏。有空時就到成都的古玩市場上去轉一轉,一是了解一下市場上都賣的啥東西,二是順便帶來上幾個小玩意讓行家看一看,或以適當的價格變現。結果讓我非常吃驚,一些不起眼的小東西變現後所得利潤甚至比從事廢品收購十多天,甚至一個月所賺的錢還多。”老張得意地説,“2002年一天,當地郵局一位老職工去世後,其子女把兩本郵冊當廢品賣給了我,第二天我把這兩本郵冊拿到成都猛追灣的郵市上,結果有人出錢3000元買走。雖然事後知道,這兩套郵冊是文革時期的,當時至少值1萬元,3000元著實讓自己虧了不少,但一想到自己用廢品價買來的,心裏還是美滋滋的。”

  剛開始,雖然老張整理收購的廢品時,偶爾能淘到一些“寶貝”,但更多的只是感覺新鮮可以多賺點錢,但時間久了,老張發現一件小小的收藏品蘊涵著很多歷史和知識,甚至還有一段美麗動聽的故事。隨著老張在收藏方面積累的知識多了,慢慢也對收藏産生了濃厚興趣。從那以後,老張便拿出每月的部分收入買一些價格不高的藏品。“雖然當初買的東西幾乎都是假貨,讓自己虧損了不少,但通過不斷學習,自己的收藏知識和鑒賞水平提升非常快,我從中也找到了更多的收藏樂趣。”老張如是説。

  細算起來,老張的收藏之路已走了近10年。當然近10年的辛苦老張也沒有白費,而是換回了十分可觀的回報。據老張介紹,目前他收藏有古錢幣、舊書、舊報、老唱片、毛主席像章、郵票等各式藏品大約800件,其中各種版本的毛主席語錄就有近200本,全國各地報刊創刊號、號外近100份。“保守估計,我的藏品價值在30萬元左右。”

  當然這位從廢品店起步的收藏家,目前已得了“收藏病”,而且“病”得不輕:“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己所謂的收藏室查看寶貝,看著它們,我感覺很有成就感,心情也特別舒暢。收穫一件稀奇的寶貝時,更是高興得整晚睡不著。”老張説,從今年開始他已不再從事廢品收購,而是全心身地投入收藏。“通過‘以藏養藏’的方式,不僅自己的收藏之路得以繼續,而且也可維持家裏的日常生活開銷。”  
責任編輯:張曉敏

熱詞:

  • 廢品店
  • 起步
  • 收藏家
  • 收廢品
  • 淘寶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