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廣網北京8月4日消息 (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我國各省區市經濟數據半年報全部公佈。在大家最關心的居民收入增長一項中,上半年29個省區市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都超過了10%,31個省份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贏”CPI,借此説明居民收入的增加超過了物價上漲幅度。 數據告訴我們,人們的收入跑贏了CPI。那麼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何還總是抱怨“除了工資,什麼都漲”?數據給人感覺距離十分遙遠的背後,是我們感受的誤差還是數據不能全面反映現實生活?
馬光遠:“居民收入”與“CPI”的對比本身就是偽命題
“我國上半年各省居民收入增速均超過CPI漲幅”,這個醒目的新聞標題昨天(3號)一上線,就成了被轉發和評論的對象。經濟學家、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馬光遠認為,“居民收入”與“CPI”的對比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非常荒謬。
馬光遠:“居民收入怎麼樣,在國民財富的大蛋糕裏分的好不好?有兩個指標可以對比,一個是GDP的增長,經濟本身的增長與居民收入間的增長的關係,第二個是居民收入的增長與財政收入的增長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政府拿了多少,居民拿了多少?這兩個層面可以對比。如果説勞累了一年發現收入跑過了CPI了那有什麼意思,我覺得這個對比是個非專業的對比。”
持同一觀點還有著名財經評論員余豐慧(微博)。余豐慧説,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CPI增速並不能代表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甚至不能反映居民生活生存壓力的減輕。
CPI指數又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我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主要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居住類消費(不包括房價)、交通通訊消費、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等八大類,主要是維持居民基本的生活生存消費所需。可對於城市居民來説,最為壓頭、支出最大、負擔最重的購房支出就沒有包括在內,購車等大件支出也沒有包括在內。
袁鋼明:收入增長與CPI的對比反映的是收入是否會被物價上漲侵蝕掉
不過,中央黨校經濟學教授韓保江認為收入增長與CPI的對比反映的是,居民收入中有多少真金白銀。
韓保江:“比如説CPI是百分之六點幾,收入增長是百分之十,但是實際收入增長只有百分之四,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收入增長的背後由於物價高走,使得增長的百分之十的好處,老百姓並不能真正得到。”
這一觀點得到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的認同。袁鋼明認為,兩者對比,折射出的是居民收入是否會被物價上漲侵蝕掉。
袁鋼明:“居民收入增長應該超過CPI,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常規現象,但是也會出現通貨膨脹過高,而超過居民收入增長的情況,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如果CPI上漲曾達到過20%,居民收入增長相對於CPI就出現了負值了,或低於CPI。怎麼來衡量居民收入是否合理,經常要用CPI的相對程度來衡量。 ”
袁鋼明:居民收入與GDP的對比是國家由國富向民富轉變中的評價方式
在我國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政府首次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預期增長目標(>7%)高於國內生産總值(GDP)的增長目標(7%)。為什麼是居民收入增長與GDP的比較,而不是與CPI呢?袁鋼明解釋説,居民收入與GDP的對比,説明分配結構中居民和政府的財富分成,是國家由國富向民富轉變中的評價方式。
袁鋼明:“因為十一五和十五時分配出現了問題。居民收入的比重下降,政府收入的比重上升。整個GDP在增長的過程中,政府得到的收入比較高,造成了GDP增長沒有使居民收入得到實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所以十二五規劃特別提出居民收入與GDP比較,是針對分配結構的改變而提出的,但如果十二五規劃是對付通貨膨脹就會提出居民收入增長要超過CPI。”
韓保江:不管對比方式是什麼 感受差異大根本原因是居民工資增長速度慢
然而,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29個省區市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都超過了10%,無論居民收入與GDP對比還是與CPI對比,可是為什麼很多老百姓沒有切實地感受到自己的“錢袋子”鼓起來呢?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袁鋼明教授看來,最根本的是居民所做在的
就業單位的工資增長速度還比較慢。同時,居民的收入本身是否會被物價上漲抵消掉?對此,中央黨校經濟學教授韓保江認為,目前由於物價持續上漲以及銀行負利息的問題,使得居民真正得到的實惠沒有統計數字顯現的高。
韓保江:“上個月CPI是6.4,有專家和機構分析,7月份也不會低於6%, 説明收入增長很快,而物價上漲的速度也不慢,裏外裏看的出,消費者通過收入提高所獲得的利益就被較高的生活費用支出給抵消了。再者,我們居民儲蓄利率長期以來不是很高,大概一年期的就是百分之3點多,而物價上漲6%,説明居民在銀行的儲蓄出現貶值,説明居民真正得到的實惠並沒有統計數字顯現的高。”
袁鋼明:在工資收入過低的情況下,居民收入提高有利於居民真實收入的提高
從6月份的數據看,利率低於CPI意味著居民存在銀行裏的錢貶值了。因此,袁鋼明教授建議將利率提高到不低於CPI的情況。
袁鋼明:“咱們的利率上調的太慢了,滯後的太多了,使得老百姓使得手上的錢存到銀行也是貶值,不存也是貶值,如果利率提高到超過CPI的話,老百姓就可以把錢存到銀行,通過得到利息來補償貶值的問題了 ”
同時,袁鋼明提醒,居民收入的增長要按合適的比例,如果居民收入速度提高過快,勢必造成通貨膨脹的加劇,不可能既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不過我國的現實情況是長期以來,工資增長速度太低了。
袁鋼明:“工資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過於低,為了彌補這個太低的缺口和空擋,即使提高工資收入,也不一定會造成物價的上漲,所以當前,在工資收入過低的情況下,居民收入提高有利於居民真實收入的提高,甚至也不會對通貨膨脹造成很大的影響。 ”
當我們都在關注“31個省份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贏”CPI”的時候,昨天下午,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中指出了另一項現實:目前我國“城市貧困人口”約有5000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這份報告顯示,根據測算,中國目前城市合理的貧困線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間,也就是説這5000萬人中,每人每年平均只有約7500—8500元的收入。在城市人口中屬於“相對貧困”。而這5000萬還僅是城市“相對貧困”人口,在鄉村還有數量更多、貧困程度更深的貧困人口。面對美好的數據,應該如何讓這些貧困人口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財經評論員楊禹認為應該在更多方面、通過更多的手段,來讓老百姓直接地感受經濟增長帶來的變化。
楊禹:最重要還是讓老百姓掙的錢更多 同時保持物價穩定
楊禹:“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條其實還是讓老百姓掙的錢更多,這也是“十二五”提出的讓居民收入增長跟GDP增長能夠同步的出發點。那麼居民收入的增長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工資的增長,我覺得除了基本的工資增長機制之外,還包括低收入群眾獲得政府直接補貼的增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的提高、城市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包括一些基本的醫療保障、社會保障、服務水平通過一些金錢的形式和非金錢的形式來實現提高,同時能夠保持一個基本的物價的穩定。我覺得能夠讓老百姓直接感受到收入增長其實來源很多,上半年我們國家很多城市提高了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線,提高了城市最低生活標準,但是把這些所有的跟居民收入增長相關的指標放在一起,我們看到還有很多城市群體沒有感覺到更多指標在發生積極變化,已經發生了變化的地方,它的變化的幅度又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也沒有達到同期經濟增長所帶來的那個程度,這是目前我們最應該關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