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澳優模式應該打壓還是鼓勵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0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金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中國乳業市場上,澳優乳業這家面向中國市場提供高端嬰幼兒奶粉的企業,至今沒有在國內發展一家奶源供應商,更不要説建設奶源基地了。它的全部奶源來自國外,第一個奶源供應商是澳大利亞的塔圖拉乳業有限公司,然後又有法國嬰幼兒食品企業諾帝柏歐的加入。今年7月,澳優又宣佈完成並購荷蘭百年乳企海普諾凱集團和間接控股Lyempf 公司。海普諾凱作為全球最早的嬰幼兒奶粉製造企業之一,即將成為澳優新的奶源供應商。

  但澳優並不是一個進口品牌,而是一個專注于進口奶粉的品牌,是從中國發展起來的國內第一家全球性乳品經營企業,澳優把奶源、生産基地全部都設在國外,控股的海普諾凱集團産品銷往全球,澳優國內所銷售的奶粉有60%為原裝進口,40%為進口後國內分裝——按照中國的有關規定,這部分産品必須貼上 “中國製造”的標簽。“進口奶粉”與“中國製造”之間的矛盾,使澳優背負上了“洋品牌”的名聲。而澳優的發展模式更是和人們慣常所想象的不太一樣,這個 “不一樣”,加劇了輿論對澳優的質疑,近來更有愈演愈烈之勢。

  圍繞一個企業的經營模式引發公眾大規模的議論,這在以前並不多見。公眾所能承受的食品安全底線一再被突破的現實,及國人對本土品牌假冒“洋品牌”造成的利益傷害和心理反感,是輿論熱議澳優的重要原因。然而,同樣的原因也使這一熱議正在偏離理智的軌道。

  有著乳業良心之稱的“行業大炮”王丁棉對“澳優模式”闡述了他的理解,“在目前中國本土乳品企業頻繁遭遇市場信任危機的窘境下,澳優公司以佔有全球優質奶源基地為前提,連續整合國外三家乳企的供應鏈,使其産品採購、生産在海外實現,走出了一條由外而內、全球資源配置的獨特發展模式。”

  現在對澳優的質疑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經濟和文化現象,只有奶粉界還在談論“中或者洋”,蘋果、耐克、可口可樂、聯想、華為等都沒人這樣稱呼他們了,而他們的相當一部分生産線卻放在國內。事實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和中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最大變化,是為中外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創新帶來了無限的可能。今天,無論是日本的電器,還是美國的運動鞋,當人們談論這些品牌的時候,已經不關心它的産地是中國還是越南、印尼或者巴基斯坦。跨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産業鏈集合與創新,在過去20多年中完全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的企業經營模式的認識。

  在中國奶業競爭激烈,奶源地競爭尤其激烈的背景下,澳優在成立之時就把視野建立在全球乳業格局之上,通過資本的力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整合全球奶業資源,從源頭上保證了産品品質,堅持國際品質奶粉經營,以比歐盟、澳大利亞和中國標準更為嚴苛的標準生産嬰幼兒奶粉和食品,在創立第六年就在全球最透明最嚴格的資本市場之一香港主板上市,第八年就完成荷蘭百年乳企的並購。

  澳優乳業在中國市場創造了一個品質可靠的乳業品牌,這種放眼全球的産業鏈發展模式,是企業對經濟全球化的洞察所帶來的難能可貴的創新。在中國企業通過多樣化道路走向國際的進程中,澳優對發展模式的探索值得尊重。如果消費者完全接受耐克、阿迪達斯在全球範圍內代工生産的運作模式,就沒有理由質疑澳優的選擇。

  現在澳優面臨的課題才剛剛開始,全球性經營、産業鏈整合對澳優而言不是問題,澳優面對著華為、聯想等企業曾經和現在正在經歷的事情,即如何應對全球化品牌推廣和跨文化管理。國內應該給這樣的企業更寬鬆的環境,給這些走出去的企業掌聲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