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增加黃金儲備 中國缺什麼?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2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歐債危機繼續此起彼伏,美國財政狀況也倍感吃緊,總統和國會差點鬧翻天。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債務纏身、麻煩不斷,全球金融危機的硝煙還遠未散去。

  陰影之下,黃金價格衝破1600美元/盎司的歷史最高點,是市場對貨幣信用感到悲觀的明顯信號。市場投資者都預期紙幣將會貶值,為了保衛財富安全,就只有尋求黃金避險。這對黃金來説是貨幣屬性的回歸。雖然黃金稱霸貨幣市場的時代早已遠去,但黃金儲備在如今金融動蕩的關鍵時期,仍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安全的最大困擾就是龐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如何保值、增值。遺憾的是,由於中國經濟呈現結構性的障礙,中國的外匯儲備仍然在憂慮中節節攀升,最新的數據已經達到3.2萬億美元之巨,其中美元儲備佔絕大部分。

  關於中國外匯儲備資産構成結構之不合理,國內輿論已經討論甚多。批評者多集中于應減少對美元資産的過度依賴,以及要增加民間外匯資産的持有規模等等。但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增持黃金作為國家財富的戰略儲備,卻並沒有受到應有重視。

  從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與黃金脫鉤以來,黃金價格從當初的35美元/盎司漲了大約30倍。特別是2004年開始,由於美元的貶值,黃金價格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增長通道,只用了7年時間便從400美元一路漲到現在的高位。

  儘管當今的貨幣發行已不再以黃金為基礎,黃金卻仍然是主權貨幣信譽的重要根基,這也就是為什麼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能公然對外宣稱,一看到美國國庫中的黃金儲備,他就可以安心回家睡覺的緣故。因為在危機時刻,即便紙幣可以一文不值,黃金卻是最後的信譽憑證和清償手段。

  中國雖是外儲大國,但黃金儲備只有1054噸,世界排名僅為第六,落後於美國、德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意大利和法國。美國的官方外匯儲備雖只有140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16,連中國的零頭都不到,但其儲備中的3/4為黃金,高達8100多噸,大幅領先於排名第二的德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像意大利這種一直面臨主權債務危機的國家,其黃金儲備卻也高達2400多噸。

  本世紀以來,中國調整過兩次黃金儲備,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別從394噸調整到500噸和600噸。但這個過程一直是保守而緩慢的。此後7年間,中國的黃金儲備雖然又增加了76%,但這增加的454噸絕大部分都是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刺激下匆忙購買的,而此時的國際黃金價格已經上漲到1000美元。由此可見,中國的黃金儲備十分缺乏必要的前瞻規劃和戰略遠見。

  雖然中國增加了部分黃金儲備,但黃金儲備在整個儲備資産中的佔比仍不到2%。而發達國家,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佔比普遍高達40%~60%。由於中國的外匯儲備總量過於巨大,在短期內,中國不可能像歐美國家那樣使黃金儲備成為外匯儲備的主要渠道,但是中國必須要有清晰而堅定的黃金儲備戰略,而且迫切需要制定一個長期的規劃,持續不斷地增加黃金儲備規模,逐步成為一個與自身經濟實力相稱的黃金儲備大國,而不要受短期黃金價格波動的干擾。不僅如此,中國政府還要努力通過靈巧的政策手腕,增強在黃金價格市場上的發言權。

  這既是推動中國外儲多元化、保障外儲安全的必要步驟,也是樹立人民幣國際信譽的重要舉措。因為一種貨幣能否成功樹立國際信譽,不僅需要貨幣政策的可信度,同時也要看這個貨幣是否有足夠的黃金儲備做支撐,以確保在危機時刻具備比較強大的清償能力。從這個角度上看,中國目前的黃金儲備規模還遠遠不能支撐起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戰略。

  金融危機期間,世界各國央行幾乎都在爭搶黃金儲備。2009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9年來第一次拋售黃金儲備來加強融資,印度央行就立刻下手搶購了200噸。在過去的七八年中,黃金的供應方也産生了本質性的轉變。2003年,約有7%的全球黃金供應來自於各國央行,而到了2009年,這個比例下降至零,這表明各國央行都採取了“惜金”戰略,在努力增持而非拋售黃金儲備,即便是像美國這樣面臨世界最大主權債務規模的國家,寧願一再提升債務上限,借新債還舊債,也絕不向市場拋售黃金儲備來緩解財政困境。

  中國應考慮在未來若干年裏將黃金儲備增加到6000噸左右,超過意大利、法國和德國並不斷接近美國的水平。中國手頭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可動用的資金也不少,購買黃金作為國家儲備,可謂並不差錢,關鍵的是決心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