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中國今年十萬大學生自主創業 多數失敗告終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1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有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約為30%,中國只有10%。

  今年,中國大學畢業生中有10萬創業大軍。這群剛剛走出校園的年輕學子,懷揣著滿腔熱情和美好的憧憬走向社會,開始打拼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等待他們的,是一個美好的未來,還是一個殘酷考驗的開始?

  在政府大力提倡並積極協助大學生創業的政策背景下,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該怎麼創業?在羊城晚報記者一個多月的採訪中,不少過來人有著這樣的共識———創業不是買彩票,光憑運氣不行,只有熱情也是靠不住的;如果沒有任何社會實踐經驗,沒有充分紮實的準備,不要輕易創業。

  一段成功創業之路的起點,往往並不是在畢業典禮之後。

  三個主要問題

  制約學生創業

  作為國務院“國家創業型城市”試點之一,廣州市一直在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從勞動部門的角度出發,廣州市海珠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尹煒分析當前大學生創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項目不成熟,期望中的回報與現實有差距;二是創業啟動資金受制約,場地受制約;三是了解政府政策信息的渠道比較少。

  如何破解這些難題?政府也有所動作。海珠區在轄內的幾個産業園區內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凡是來落戶的大學生創業者都可以享受兩年的免費場租,園區還為這些創業者去“跑政府”———幫他們把開設企業所需要的各項手續辦好。此外,園區還為這些企業可能面臨的法律問題提供免費的諮詢,在項目啟動之初,還有專門的“創業協會”提供具體指導和協助,這個協會由政府撥款,成員包括一些成功人士和專家。據説,這些指導意見對創業者幫助非常大。

  海珠區科技産業基地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練銘欽告訴記者,為了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政府確實下了不少工夫,“但也不能讓他們在溫室裏待太久。”練銘欽告訴記者,原本這些大學生創業企業進入海珠區的幾個産業園都是不收管理費的,但因為考慮到他們可能會因此産生懈怠,才改為收管理費,並將場地免費使用的期限限制為兩年。即便這樣,海珠科技産業園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章榮偉表示,産業園為此每年都要倒貼近100萬元。據説,成都市政府就有專項扶持基金給那些願意接受大學生創業企業的園區,而廣州目前還沒有這樣的專項扶持基金。

  從2009年,海珠區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以來,有36家企業開始孵化,現在,有7家成功走出,有2家經營不善而倒閉,剩下的還在小心成長之中。截至去年,海珠大學生創業基地的大學生企業收入達500萬元,上繳利稅20多萬元,提供了200多個就業崗位,有900多個大學生在這些企業裏實習。從這一點上來看,章榮偉説他們園區雖然算經濟賬是虧了,但創造了社會價值。

  A

  創業,教材裏沒有的未知數

  真正開始之前

  一切都是浮雲

  過了這個7月,吳漢其就要走出校園了,作為廣州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離校之前,他還得站好最後一班崗———作為一名兼職學生輔導員,還得協助老師完成畢業生離校前的最後工作。

  吳漢其已經辦好了《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有了這個,他可以申請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還可以在創業的前3年享受一定的稅費減免。但在真正開始創業前,這些優惠還只是停留在政策層面。

  對於畢業後就創業的決定,吳漢其早在入學之初就有所準備。吳漢其2005年考入廣州大學,同年12月應徵入伍,在部隊的兩年,意志和體魄都得到了鍛鍊,這些正是他想要得到的。用他的話説,變得更有忍耐力,遇事也比其他同學更淡定、穩重。即便到了現在,他還保持每週有四個晚上跑步的習慣,他的床舖也保持著大學男生宿舍裏罕見的高度整潔。

  和許多寄望以創業來改變命運的寒門學子不同,吳漢其來自一個小康之家。他家在廣州的增城市新塘鎮,那是一個以生産牛仔褲而聞名的地方。他的家庭也是做服裝的,規模不大,收入中等。從上大學開始,家族的生意血統就在他身上開始體現。大二那年,他和一個在廣藥念英語專業的同鄉,一起到廣州小北路“尋找商機”。吳漢其發現了機會,這個機會是他在小北路服裝批發市場“蹲點”換來的———他發現一些前來批發牛仔褲的外籍商人在與中國批發商溝通時常有問題。於是他和學英語的同鄉一起謀劃賺一點佣金。因為他懂得牛仔褲的利潤,所以,他以每條牛仔褲賺3毛錢的差價,幫助外商訂購了2500條牛仔褲,他的“第一桶金”賺了750元。

  這次經歷並沒有讓吳漢其興奮,他開始嘗試通過更多途徑學習自主創業。2010年,他開了一間網上花店,與校外的一間實體店合作。在去年的畢業季,吳漢其幫助這間花店實現了上萬元的銷售增長,他也從中拿到了兩千元的提成。

  但是,畢業後就創業的想法其實並沒有得到家人的完全支持,家人希望他去考公務員。他也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但沒有順利考取。這讓他安心地準備自己的創業計劃。

  關於創業的項目,他早已胸有成竹。吳漢其非常喜歡室內裝修,他打算把創業設想和自己的專業結合起來,搞室內裝修檢測。吳漢其説,項目是決定創業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他為此專門在家鄉做了一些市場調研。他發現,當地已有很多大型住宅小區,居民對室內裝修檢測的需求事實存在,但卻還不太認可檢測的必要性。有機遇,也有挑戰。吳漢其也已選定了合作夥伴,他甚至想好了分工: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吳漢其認為,母校的專業團隊是最有力的後盾,他的老師們都能給他提供技術支持。

  即便有了這些準備,包括創業所需要的啟動資金,他也可以和拍檔一起申請20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但吳漢其還要在創業開始前做一件事———到一家相關公司實習幾個月。因為,無論如何,等待他的仍然是個未知數。

  B

  運氣,看不見摸不著但很重要

  結合所學所好

  或能開個好頭

  儘管去年才走出校門,但吉子立現在的名號卻很響亮———肇慶博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吉子立創業的想法也是很早就萌生了。他很喜歡車,從大一開始,就反復演算工作後多久才能買一輛他喜歡的“銳志”———算來算去,他決定只有走創業這條路,才能更早實現夢想。

  萌生創業的念頭後,吉子立開始物色一個“好項目”。他的標準是:如何把自己專業和能力更好地結合,從而産生更大的效益。到了大二,吉子立發現他的專業能力更傾向於平面設計和活動策劃,所以他選的專業課基本都是數碼係的,如版面設計、招貼設計、網頁設計。選修了網頁設計後,他發現互聯網市場的利潤空間非常大,而且互聯網能把他的創業要素都整合一起:汽車、平面設計、活動策劃……

  畢業後,吉子立就開始籌備創業項目———“太車網”。要設計一個大型汽車門戶網站,首先需要前臺的平面設計,然後需要後臺的軟體工程師,他從身邊的人開始團隊建設。非常幸運,因為吉子立在大一、大二時參加了很多社團,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有一位軟體係的同學,對方欣然同意參加吉子立的創業項目。網站要經營,還需要文案和策劃人員,要既能寫又會開車,還得懂設計和攝影,這個人找了很久,最後發現就在眼前———他的一個室友。最早的創業隊伍就這樣形成了。

  吉子立的父母是他的第一個“風險投資人”。為了説服他們,吉子立先是把創業計劃書給家人看,後來乾脆把創業團隊帶到他們面前,並且承諾用最低的成本去創業,他爭取到了第一筆創業資金———3萬元。

  太車網2010年8月正式在肇慶上線,不久就得到第一筆生意———東風悅達起亞和東風本田。儘管這是一筆總額只有6000元的小買賣,但當他們真正接觸經銷商時,吉子立發現生意並不是那麼簡單。經銷商需要經常進行互動採訪,常常一天之內要跑幾個地方,對吉子立而言,交通工具此時當然還是奢侈品。吉子立靈機一動,向經銷商開出一個條件:誰首先跟太車網簽一年合約,就向誰買一輛車。

  這個條件對汽車經銷商來説相當不錯,於是第一筆長約談下來了,太車網也有了第一輛車。此後,生意陸續上門,先是東風本田的團購活動,然後是豐田,接著是大眾,到了年底,寶馬主動找太車網要簽一年的合約。

  在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讀書時,吉子立就參加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從大一開始就加入了職業發展協會。在職協鍛鍊的這兩年,吉子立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大一暑假他還在軟體公司做過服務工程師。這些實踐經驗,都成為吉子立創業的寶貴財富。

  C

  成功,運氣和熱情都不靠譜

  沒有實踐經驗

  不要輕易下海

  朱洋清2004年從中山大學英語專業碩士畢業,先是在一所學校當老師,後來又考上了公務員。不久後,她發現自己並不適應公務員的工作特點,於是選擇了出國深造。2009年,她從英國學成回國,同年9月,她組建了一間教育諮詢公司,初衷是因為她在國外學習期間看到教輔材料軟體化的發展趨勢。到2011年1月,她的公司年銷售額已超過100萬元。

  回顧創業之路,朱洋清認為,如果沒有任何社會實踐經驗,千萬不要輕易創業。創業資金被朱洋清稱之為“天使基金”(從親戚、朋友處借的錢),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要償還的不僅僅是“天使基金”,而且還會背負許多感情債,選擇了創業,就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創業的團隊如何選擇,也是個大問題。是否有一個值得信任的財務人選?朱洋清身邊就有不少失敗的例子,大多是因為年輕氣盛,當團隊意見發生分歧時,一吵架就退股,團隊也就散了。如何對待創業團隊成員,也是個問題。朱洋清選擇了坦誠相待,她把公司的收支明細表向員工公開,“大家並不會因為你賺了多少錢而嫉妒。”

  在朱洋清公司的對面,還有另外一個剛剛步入正軌的小公司。這間公司只有5個人,創業者是2009年從華南農業大學動畫專業畢業的唐尚才。他在大學期間,就已經組建過一個小工作室,專門接一些動畫設計的外包活。到畢業的時候,他通過大學的實踐,不僅積累下了一定的客戶資源,還攢下了一萬元的創業基金。畢業後,他獲得了當年的大學生“創新項目”10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還申請到了海珠區科技産業園區免費兩年的場地租用,每月只需要繳納為數不多的管理費和水電費。

  在唐尚才看來,大學生創業成功最重要的是創業者的品質———要學會做人。唐尚才一直努力讓客戶成為他的“業務員”,很多客戶對他的團隊評價都很高,在客戶眼裏,這群年輕人愛拼又誠懇,值得一幫。

  唐尚才同樣看重那段在學校的實踐經驗,他説,創業不是買彩票,光憑運氣不行,只有熱情也是靠不住的。唐尚才的公司現在年盈利在50萬元左右,雖然他是老闆,但和其他團隊成員拿一樣的薪水。

  D

  失敗,一直是普遍的大多數

  沒有實現夢想

  生存也成問題

  不可忽視的一個事實是,大學生創業成功仍然是少數,更多學子不僅沒有實現夢想,甚至連生存都成了問題。

  王平和(化名)就是“倒楣”的創業者之一。他去年畢業于廣西一所普通大學,專業是平面設計,畢業後,他直接來到廣州,在參加了幾場招聘會後,他發現自己即便是一再降低身價,也沒有企業肯要他。於是,他決定自己創業———開一間桂林米粉店。因為缺乏資金,他和一個廣西同鄉湊了兩萬元。這筆“創業基金”對王和平來説太不容易了,為了湊夠自己的那一萬元,家裏賣了兩頭牛。

  幾經物色,他挑中位於廣州棠下的一個鋪面,那裏離他租住的房子不遠,而且租金便宜。新店很快開張了,第一個月,生意很一般,收支剛好平衡。因為考慮到成本,他只請了一個服務員,自己和老鄉又當老闆,又當夥計,還兼任廚師。

  王平和沒估計到物價上漲如此迅速,他還是習慣按照正宗的桂林米粉那樣下料。一碗4元的牛腩粉,他要放上好幾塊牛腩。因為他的大方,店裏的生意一下子好了起來,但月底一算賬,虧了。對於這個結果,王平感覺非常難受。

  他決定漲價,但這個決策也是錯誤的,一漲價客人就銳減。他説,如果自己當初把牛腩切小塊點,或者把免費提供的酸豆角多加點鹽以減少消耗量……可一切都太遲了。他的桂林米粉店在開業5個月後,結業了。他把店裏的東西都賤賣了,一台冰櫃只賣了1500元,還有桌椅和鍋碗瓢盆,花了近萬元的東西,最後只賣了3000元。

  結束了短暫的創業,王平和決定去打工還債,父母辛苦供他念完大學,不能再讓他們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