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用高額賠償尋求市場公平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9日 1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趙晶

  一則又一則的事故發生在7月,令人痛心疾首的不僅是事故本身,更有被網友斥為冷血的善後事宜。

  標準過低的賠償金額成為眾矢之的,無論是北京地鐵4號線發生的電梯事故還是“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賠償金額被公眾反復推敲甚至責難。

  事實上,賠償金額過低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市場公平:中海油渤海漏油事故,造成周邊若干平方公里的海水一夜之間由一類水變成了劣四類水,按法律康菲公司僅被處罰20萬元;新頒布的食品安全法雖引入了懲罰性賠償,但“十倍價款賠償”仍然不足以懲戒違法商販;在上市公司違法違規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方面,國內的立法仍然採用傳統民法中的“填平”原則,只補虧損而不談懲罰性賠償……

  相關事例不勝枚舉,違法成本如此之低,違法所得卻如此之高,不良商販怎能不鋌而走險———反正就算被清算,也無非是利潤的“九牛一毛”而已。

  這一思維定式在“723”交通事故的善後處理中尤為明顯。據新華社報道,這次事故中每位遇難者家屬獲得的賠償數額,依據國務院《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和《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的規定,由事故賠償金、一次性專項幫扶款以及愛心捐助款三部分構成,總計人民幣50萬元。

  姑且不論50萬元是否與動輒幾百上千的動車票價相符,僅和去年發生的伊春空難每位遇難者96萬元賠償額,就已經幾乎相差了一倍。

  有人拿出國外的類似懲罰性賠償案例進行了對比:1994年,著名的“麥當勞咖啡燙傷案件”,讓一位不慎被麥當勞咖啡燙傷的美國老太太獲得了270萬美元的賠償;不久之前,豐田“召回門”事件使豐田公司在短短幾個月內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5億美元。

  高額賠償的呼聲之所以越來越強烈,和我國的市場經濟程度越來越高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在企業的市場經濟行為中,由於違法成本過低使其有著攫取非法利潤的原始衝動,針對這種逐利天性,天價賠償能夠有效地剎住企業利令智昏的步伐。

  就在動車追尾事故發生之前,著名傢具品牌“達芬奇”由於原産地造假和傢具質量問題,已經遭到消費者的天價索賠。如果此案能作出懲罰性賠償判決,相信國內偽造商品原産地的企業多少會有所忌憚。

  從遇難者家屬和利益受損者的角度算,無論賠償金額多少,都不足以彌補他們蒙受的損失。高額賠償,從經濟上説,是給家屬一個不算安慰的安慰;從道義上説,是給肇事方一個高昂的警示:讓他們以及效尤者時刻被這個天價數字所警醒,竭盡全力地避免事故再次發生。

  當然,從投資者角度算,在高額天價賠償出現之前,經常出門的朋友還是多買一份商業險吧,多少也算是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