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外管局否認外儲增加是通脹主因 釋藏匯於民障礙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9日 07: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達到31974.91億美元。一面是不斷膨脹的外匯儲備,一面是美元持續貶值和美國國債面臨違約風險,外匯儲備問題始終受到外界的高度關注。

  近日,外管局在官方網站上連發三篇《外匯儲備熱點問答》,針對十六個問題做出回應。

  7月28日,針對有關外匯儲備持續增加是導致我國通貨膨脹重要原因的觀點,外管局表示,當前我國物價水平上漲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輸入性通脹和國內投資需求拉動及能源、資源、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因此外匯儲備的增長不是直接原因,更非主要原因。

  同時,對於認為強制結售匯導致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觀點,外管局也給予了駁斥。“2011年1月1日起,企業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無需調回境內。因此,我國已不再實施強制結售匯制度,外匯儲備持續增加與所謂的‘強制結售匯’無關。”

  強制結售匯名亡實存?

  “外匯儲備的增長,是在當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客觀結果。我們不追求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也不追求國際收支的長期順差。”外管局稱。

  追根溯源,外匯儲備的積累始自1994年建立的強制結售匯制度。當時要求企業的經常項目外匯收入,除國家允許開立外匯賬戶予以保留的外,均應全部賣給外匯指定銀行。此後外匯局不斷放寬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開戶條件,提高賬戶限額。直到2011年1月1日起,企業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無需調回境內,強制結售匯制度才正式宣告結束。

  外管局強調,外匯儲備持續增加與所謂的“強制結售匯”無關,而之所以“藏匯於民”難於實現,是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國內外匯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較為強烈,普遍不願意持有和保留外匯。

  “目前‘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外管局稱。

  不過,有外貿企業的人士表示,根據現有規定,辦理出口退稅前要核銷,而核銷前是必須結匯的,因為核銷要求結匯金額與核銷單的金額相符或在外管局規定的差額範圍之內。“如果企業把外匯存放境外,那怎麼辦理出口退稅?”該人士反問道。

  在持續多年貿易順差的背景下,有觀點認為外匯儲備是國內企業或個人用實實在在的商品、能源、資源以及隱性的環境代價換來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外管局則稱,外匯儲備形成過程中,企業和個人不是把外匯無償交給國家,而是賣給了國家,並獲得了等值人民幣。這些交易都是出於等價和自願的原則,企業和個人的經濟利益在外匯和人民幣兌換時已經實現。

  “外匯儲備究竟是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凈出口部分輸出境外,其成果被國外享用而不是被本國公眾分享,不過,卻形成外匯儲備。因此説,外匯儲備是中國經濟增長成果的固化,是經濟增長成果中未被國內公眾分享到的那一部分。也因此可以得出,外匯儲備是社會公眾的共同財富,説它是人民的血汗錢也並不為過。”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教授郭田勇(微博)表示。

  外儲增長非通脹主因?

  今年3月以來,我國通脹壓力節節上升,6月CPI同比漲幅更是達到6.4%的三年高點。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外匯儲備的持續增加是導致我國通脹壓力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市場投放量增加,帶來基礎貨幣的增長,但應注意到,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已多次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發行央行票據等方式進行對衝操作,回收了外匯佔款所投放的流動性。就通貨膨脹而言,外匯儲備的增長不是直接原因,更非主要原因。”外管局表示。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累計新增外匯佔款達到20885億元,同比增長62.8%。同時,自去年10月以來,央行已經八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1.5%。

  除引發通脹的疑慮之外,外匯儲備本身的管理亦廣受關注。分析人士指出,外匯儲備是國內居民的對外債權憑證,“我們的辛勤勞作商品輸出去,未來需要國外商品作為償還的,所以保持外匯儲備的價值穩定很重要,否則我們就平白無故失去我們應得的商品”。

  據估計我國外匯儲備中有60%-70%為美元資産。根據美國財政部報告,截至5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規模達11598億美元。近期,由於美國國會遲遲無法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一致,信用評級機構頻頻就美國債務問題發出警告,中國持有的美債風險更受關注。

  “美國國債是美國政府的信用反映,是美國國內和國際機構投資者的重要投資品種。外匯儲備持有美國國債是市場投資行為,根據市場狀況動態調整,增持或減持都是正常的投資操作。希望美國政府切實採取負責任的政策措施增強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心,尊重和維護投資者利益。”外管局稱。

  當前,發達國家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外匯資金大量凈流入,外匯儲備持續較快增長,投資經營難度加大。外管局表示,應對之策在於促進我國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實施“擴內需、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的一攬子應對政策措施刻不容緩。

  “要在均衡管理的框架下,充分運用經濟杠桿和市場化手段,加強資本流入管理,開拓資本流出渠道,穩妥有序地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外管局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