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只等一紙公文,郭樹強便將正式履行天弘基金。對於這位原華夏基金總經理助理,天弘基金股東方表示出極大的重視,期待他的出現能振興沉寂已久的天弘基金。
而在他正式到任之前,天弘的原投研團隊已經出現大換血,原投資總監、研究總監紛紛離職,而郭樹強此前在華夏的“嫡系”部下原華夏基金專戶部投資經理周可彥已經先行一步加盟天弘基金,出任投資部總經理,並兼任天弘精選基金經理。
不過,投資出身的郭樹強所面臨的不僅是加強投研實力,市場與銷售也許才是“難啃的骨頭”。
核心投研人員盡離散
2011年初,隨著天弘基金原總經理胡敏的卸任,其投研團隊也發生了近年來最頻繁和集中的變動。
原天弘永定成長基金經理馬志強在3月末率先離職。接下來的4月、5月,原天弘投資總監、天弘精選基金經理呂宜振離職回到上海;原研究總監、天弘永利債券基金經理姚錦也轉投了另一家基金公司。
至此,天弘基金原投資決策委員會5人成員中僅剩下徐正國(天弘深證成指基金經理)一人。公司花三年時間打造起來的投研團隊,核心人物全部換血。
儘管在記者的採訪中,離開的投研人員大多表示離職主要是個人原因,與公司變動無關,但也承認高層的換血加速了離職的想法和進程。
“主要還是想換一個平臺,做一些更有挑戰性的工作。”某離職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此前天弘基金對投研人員並“不薄”,在公司經營並不寬裕的情況下,薪酬仍向投研傾斜。
在投研群龍無首的情況下,今年5月,原華夏基金專戶部投資經理周可彥火線加盟天弘基金,出任投資部總經理,統管投研。
周可彥有10年證券從業經歷,此前曾在嘉實基金、華夏基金等大型基金公司出任過投資崗位。
原嫡系部下救火
2008年10月,呂宜振北上出任天弘基金投資總監。而在此之前天弘的投研可謂“白紙一張”。接近天弘基金的人士告訴記者,呂宜振之前在天弘的主要工作就是搭建投研架構,理順投研體系。“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投研人員基本到位,之後是建立業務架構,提升人員業務能力。”
到2010年末,天弘的投研團體達到22人,在2010年天弘的投研人員共走訪調研了300家上市公司。
就在投研建設剛初見成效後,核心人員卻紛紛離散。呂宜振也回到了老家所在的上海,據知情人士透露,他將加盟上海一基金公司。
“基礎的架構都還在,幾個人的離開(對天弘)不會有太大影響。”上述人士表示。
而據天弘內部人士透露,新晉投資部總經理周可彥是目前郭樹強唯一從華夏基金引薦過來的投研人員。而郭樹強未來在天弘的首要任務則是重整投研體系。
雖然郭樹強尚未正式履行,但在天弘基金的網站上,大規模的人員招聘已經如火如荼展開。從招聘信息看,投研崗位中權益、固定收益基金經理、行業研究員以及研究員實習生均在大量招募。
投研換血,是大傷元氣還是新陳代謝,對於天弘基金尚未體現出來。事實上,2010年一直寂寂無名的天弘基金投資業績才漸有起色。
根據晨星基金排名顯示,其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中天弘週期策略、天弘永定成長分別以17.63%和11.46%的收益率擠入2010年同類基金排名前四分之一;天弘精選也以6.85%的收益率進入同類排名前二分之一。
對於此前基金業績始終處於下游,從未進過前二分之一的天弘基金而言,這還是頭一回。
“經過投研架構的理順,天弘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在投資上逐漸有所表現。”有基金研究人士表示。
戰略不清銷售乏力
郭樹強帶領下的天弘基金是否能實現二次“破繭”?
接近天弘基金的人士認為,目前天弘基金的問題主要在於:一方面公司大戰略不清晰,對産品沒有有效規劃;另一方面公司銷售乏力,投研成績無法較好地轉化為規模效應。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天弘基金旗下有6隻基金,份額為85億份,資産管理規模為63億元。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後十位。
此外,公司財務方面也面臨一定的緊張局面,根據其股東內蒙君正的招股説明書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9月30日,天弘基金總資産為7389萬元,凈資産為6100萬元,當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998萬元。
投資出身的郭樹強所面臨的不僅是加強投研實力而已,市場與銷售也許才是“難啃的骨頭”。
2010年,在天弘基金主動管理偏股型基金業績向好的情況下,公司全年卻只發行了一隻指數型産品和一隻分級債券基金。而偏股型基金雖然資産凈值在上升,基金份額卻在縮水。
對於天弘基金未來的規劃,郭樹強以在靜默期為由,婉拒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採訪。
不過,股東方面對其則抱有很大信心。據了解,股東方迫切希望重振天弘基金,也極為看重“在龍頭公司有13年從業經歷”的郭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