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我國大農業中佔據重要地位的水産養殖業,多年來通過穩定、豐富的市場供應,改善了國民營養結構。不過,在近期食品安全問題凸顯的大背景下,《經濟參考報》記者通過走訪湖南、湖北等一些水産大省了解到,目前我國水産養殖業從生産到流通各個環節,“藥物依賴”揮之難去。雖然上市水産安全品質特別是“藥殘”檢測合格率不斷提高,但一些領域使用違禁藥品養殖的問題也屢禁難止,特別是生産領域“獸藥魚用”和“人藥魚用”暗流涌動,潛伏著餐桌污染威脅。
養魚“打藥”趨於常態
“魚老闆”介紹説,養一季魚,投放從治鰓病、腸炎、爛鰭到肝病等的藥,加上人工授精、孵化等環節,用藥少則幾種,多則十多種,已經趨於“常態化”。
權威數據顯示,我國海淡水養殖池塘總面積達4100萬畝,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養殖方式。在我國中部地區的湖南、湖北兩省交界處長江兩岸廣袤的原野上,天然湖泊和人工精養魚池聯排成串。
不過,在中部湖區縱橫的水網間穿行時,《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主幹道、鄉村公路兩旁與飼料店數量一樣多的是魚藥店。《經濟參考報》記者走進一家佔地近百平米的“魚藥超市”,看到各種藥物堆滿了幾個大貨架。貨架背後,還有用大袋、大桶盛裝的各種藥物。從標簽上看,“養水王”標稱用菌類、葡萄糖、維生素、氨基酸、活性酶等合成,老綠、黑臭、鐵銹和白濁的魚池水用後就能變清。“黃金氧”、“久久氧”等則用“免疫酶”、解毒劑、增氧劑製造,投進水裏能大量增氧。在貨架上最顯眼處堆放的,還有“敵百蟲”和很多的“消炎藥”(抗生素)“魚藥超市”老闆説,進入旺季後,生意會很好。
一些長期從事水産販運生意的“魚老闆”説,有多年經驗的養魚戶、一些魚藥門店老闆如今都算得上是“兼職魚醫生”。有的人靠顯微鏡等簡單設備,發現魚池出現病魚、死魚,就自行診斷,實在沒轍也會求助水産站技術人員。而藥物治療往往是解決魚病問題的最終辦法“參考”藥品生産廠家提供的銷售説明書,再根據魚池水産病害症狀變化的情況自行增減劑量。有“魚老闆”算賬説,如今精養魚池成本投入中,魚藥花費佔到約5%甚至更高。養一季魚,投放從治鰓病、腸炎、爛鰭到肝病等的藥,加上人工授精、孵化等環節,用藥少則幾種,多則十多種,已經趨於“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