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167個IPO項目被否涉313名保代 被處罰人中20人跳槽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7日 07: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保代在券商業素有“金領中的金領”之稱,其年薪動輒上百萬元,最高的可達500萬元。因此,其執業操守及現狀尤為引人關注。7月22日,證監會保薦信用監管系統正式上線,呈現了一幅自2004年實施保薦制度以來最完整的官方保薦圖譜。

  《證券日報》金融機構中心記者在梳理相關數據發現,自2004年保代制度實施以來,2257個企業項目中,共有167個首發項目被不予核準發行,涉及券商52家、保薦人313名,其中有21名保薦人有2個以上(含2個)項目被否。國信證券被否項目最多,為14個;其次是華泰聯合證券(11個);另有181個項目被撤回,涉及46家券商、328名保薦人,其中有28名保薦人有2個以上(含2個)項目被撤回。其中廣發證券最多,為25家。其次為平安證券20家,國信證券13家。

  查閱IPO被否理由可以發現,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獨立性、成長性成為IPO主要“攔路虎”。

  期間,證監會共對43名保薦代表人採取了監管處罰措施。今年以來,已有10名保代被採取監管處罰措施,被罰人數已超以往每年人數。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這是證監會發揮社會監督功能,力促保薦機構、保薦代表人勤勉盡責的重大舉措。近年來,保薦機構、保薦代表人已經成為上市發行監管的重點對象,仲介機構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和責任。被採取過監管措施的保代跳槽的幾率更大一些,原因一是保代自己礙于面子不願意再在原券商工作,二是被一些缺乏投行人才的小券商挖走。

  統計數據顯示,自2004年保薦制度實施以來,證監會共對43名保薦代表人採取監管處罰措施,平均每年有7名保代被罰(2008年下半年IPO暫停直到2009年下半年重啟)。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2009年、2008年、2006年、2005年、2004年分別有7名、3名、6名、6名、2名、9名保代被採取了監管措施。從被處罰類別看,保代以被談話提醒為主,共有19人次被談話提醒,6人被監管談話,12人被出具警示函,各有2名保代分別遭到3個月內、6個月內不受理保薦代表人負責的推薦,3名保代遭到12個月內不受理保薦代表人負責的推薦。

  截至目前,在被採取處罰措施的43名保代中,有20名保代被處罰後跳槽。其中,2004年被處罰的9名保代有8名跳槽,是跳槽最多的。這些跳槽的保代,既有從中小券商跳到大券商的,也有從大券商低就到中小券商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跳槽的21名保代中有3人到了民生證券。2008年被處以3個月不受理保代負責的推薦的首創證券劉曉山,2008年被進行談話提醒的華泰證券余銀華、2010年被出具警示函的華泰聯合證券雷文龍都跳槽到了民生證券。

  此外,平安證券的保薦代表人王志妮、東方證券的保薦代表人林霖,因註冊登記申請文件存在虛假記載,不符合註冊登記要求被撤銷了保代資格。( 于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