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從7月10日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曝光達芬奇天價傢具“洋品牌”涉嫌造假,已經過去了整整15天。期間,達芬奇多次“變臉”,否認、哭訴、道歉等不一而足,但時至今日也沒有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尤其是關於進口傢具是否存在産地造假、如何退換貨和賠償等消費者關心的關鍵問題,達芬奇更是一直避而不談。就連姍姍來遲的公開道歉信竟然也在發佈僅一天后就玩起了“失蹤”。
其實,無論是潘莊秀華聲淚俱下地哭訴,還是官網上“短命”的公開道歉信,達芬奇從來都沒有正面回應消費者的質疑。這不由得不讓外界覺得,他們所做的就是避重就輕,或者對焦點問題否認、否認、再否認,或者乾脆充耳不聞。
按常理來説,如果産品質量出了問題,企業應該及時承認錯誤,主動整改,積極賠償,才能贏得消費者的理解與信任,才有利於企業品牌的繼續發展與壯大。達芬奇卻在出現問題後百般拖延、千般搪塞、萬般抵賴,似乎不在乎消費者的信任崩盤,實在讓人費解。我們不禁要問:達芬奇,你究竟在等什麼?
——是在等“公關”奏效,成功“洗白”嗎?
日前有報道説,據一位達芬奇內部人士講,來自新加坡的高管正在逐一“學習”中國的公關模式,進行強勢公關,相信不久的將來會逐漸起效。這則報道讓人警醒。也許達芬奇的哭訴和不回應,是在以退為進,意在贏取時間,為下一步作打算。達芬奇傢具進入中國市場13年,長期處於監管真空,原因不得而知;如果在出了問題後再去“公關”監管等相關部門,後果會怎樣呢?
——是在等關注熱度消退,危機自動解除嗎?
據説公關理論上有個“危機14天規律”,根據此規律,企業在發生危機後的第14天將“柳暗花明”,由於媒體將被新的新聞熱點所吸引,危機就會不了了之。達芬奇以回避和拖延來應對一切質疑,是在等這一天嗎?當更吸引眼球的東西出現時,達芬奇果真能悄然地“全身而退”嗎?
不管達芬奇在等什麼,有些人卻已經等不及或不能再等了。
消費者等不及了。作為此次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消費者的權益亟需得到保障。達芬奇遲遲不回應有關退換貨及賠償事宜,廣東、上海的消費者擬集體起訴達芬奇家居,某律師事務所業已組建律師團隊幫助消費者維權。
相關職能部門不能再等了。達芬奇的新聞發言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否認偽造過任何報關單或原産地證書,稱願意接受相關行政機關的調查;有法律界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達芬奇公司的行為已經涉嫌觸犯《刑法》。因此,希望有關部門能切實履行職責,做好相關調查工作,儘早還社會一個真相,給消費者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