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為什麼中國股市融資額在全球遙遙領先,股指走勢卻遠遠地落在後面?如果對經濟學家安德魯 勞倫斯的“摩天大樓指數”有所了解,就不難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1999年,德意志銀行證券駐香港分析師安德魯 勞倫斯發現,經濟衰退或股市蕭條往往都發生在新高樓落成的前後。這一前瞻性的預言,在原計劃于2008年封頂的全球第一高樓迪拜塔尚未竣工之際就得到了驚人的應驗。就在這一年,美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嚴重金融危機,全球經濟至今尚未走出這場金融危機的陰影。
中國股市這麼多年來所孜孜以求的直接融資擴容,其實何嘗不也是一座拔地而起的無形摩天大樓?中國股市只用了20年的時間,就以超過26萬億元的總市值躋身於全球第二,僅次於有一百多年曆史的美國股市。不僅如此,中國股市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度融資總額達到10016.32億元,年度融資額在全球雄踞第一,堪稱全球第一“摩天大樓”。
與同年中國內地GDP相比,該年度的融資比亦達到2.51%。即使是在美國股市,在其上市與股票增發熱度達到最高點時的1998~2001年間,單年最多的融資量也不過是美國GDP的2.35%,比起中國股市來也只能甘居下風。
中國股市在狂熱追求融資擴容上的“摩天大樓”效應之時,可以説早就忘記了“堅持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市場的承受程度三個統一”的基本原則。
如果説,當初中石油、工商銀行等融資以數百億元計的巨無霸逐一登陸股市時,監管部門有時還有那麼點小心翼翼,那麼,當發行定價體制放開到所謂的市場化改革的時代,“摸著石頭過河”的訓誡就一股腦兒地被拋到了九霄雲外。內地股市多的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産”的創業板“三高”發行者,更不缺把股市當了一回又一回的提款機的重組“樓脆脆”和再融資“違章建築”。
在這方面,銀行股的再融資堪稱典型。銀行股靠一融數百億元的鉅額融資發行上市,一夜之間就成為了趕英超美的全球市值大哥大,卻還在年復一年地靠數百億元、上千億元的再融資彌補資本充足率的不足,抹平信貸壞賬不斷擴大的風險。銀行股就像一座座基礎不牢卻還在不斷地加層拔高的“摩天大樓”,資金輕而易舉的過度集中堆砌,無論對銀行體系自身還是對與之息息相關的整體經濟基礎,都意味著風險的巨大積聚。
在筆者看來,融資領先,股指落後,不啻“摩天大樓指數”的一個嚴重警告。它告訴我們,圈錢無度的政績工程,不僅是需要廣大投資者來埋單的,也將是以犧牲中國內地股市可持續發展的前景為代價的。在這個意義上,中國股市的跌跌不休,也可以説是對於圈錢無度的強烈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