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導讀:《紐約時報》7月21日刊登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的評論文章。文中作者指出,現在美歐應對債務危機提出的解決方案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經濟衰退,作者還著重批評了各國現在執行的財政緊縮政策。
以下是該評論摘譯: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覺得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很有趣,儘管這並不好笑。此時此刻世界正面臨著兩場一觸即發的債務危機,不管哪一個爆發都將是一場全球性的災難。在美國,雖然知道會引發世界範圍內的金融海嘯,可是偏執的右翼分子仍在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提高債務上限;在歐洲,如果歐元區各國領導人提出的拯救計劃不能有效的安撫市場,那麼將産生一股多米諾骨牌效應,整個南歐的經濟都會崩潰,這同樣會帶來一場全球性的金融災難。
現在決策者們把這段時間稱作是“小蕭條”,作為2007-2009年之間較大規模蕭條的一個延續。每個人都希望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可以想出辦法避免危險的發生,可問題是即便我們暫時躲過了當下的債務危機,可是未來的某一天,現在大西洋兩岸制定的這些拯救措施肯定會醞釀出一場更大的危機。
還是讓我們花些時間,仔細想想現在為什麼會經濟衰退吧。過去的十年,美國和歐洲同時出現了巨大的房地産泡沫,家庭債務也跟著水漲船高。當泡沫破滅以後,兩地的房地産業陷入了低迷,因為家庭負債纍纍,所以使得家庭消費量劇減。這個時候如果其他主要部門增加支出,彌補因房地産市場低迷和家庭消費減少而産生的空缺的話,一切都沒有問題。然而事實卻恰好相反,特別是那些財大氣出的財團,在消費如此疲軟的市場環境下,他們沒有理由增加投資。
政府也沒有做出太多貢獻,有些甚至因為財政收入減少而削減了政府開支,比如歐洲的一些小國和美國的個別州和地方政府。政府在這個時候採取一些適當的措施(比如奧巴馬提出經濟刺激方案)是可以彌補緊縮政策帶來的影響的。那麼在我們處於這樣的衰退時期,決策者們到底準備做些什麼呢?事實上,他們什麼也沒有做。
這段時間明顯的可以感覺到在國會的政策討論議題上,失業問題已經漸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對財政赤字的恐慌。可這並不能反映公眾的想法,在最近由CBS新聞網和紐約時報聯合進行的民意調查中顯示,人們對當前的經濟現狀和失業問題更加關心,只有7%的受調查者選擇了財政赤字。另外,美國國債的利率仍維持在歷史最低水平,所以對赤字問題的恐慌也不是對市場壓力的反映。
在華盛頓和布魯塞爾,現在討論最熱烈的就是如何削減政府支出和增加稅收,這些都是為解決債務危機提出的建議。本週四,歐盟和歐元區各國的政府領導人就如何援助希臘達成了協議,可是千萬別對它報太大的希望,因為這個援助計劃可能連希臘的債務危機都不能解決,更別提整個歐洲了。
然而這個援助計劃就算真的有效,那又怎麼樣?這個計劃要求所有援助範圍以外的歐元區國家,最遲要在2013年以前大幅度削減本國的財政赤字;而對援助範圍以內的國家則要求緊縮財政支出。總而言之,這個計劃就是要歐洲各國政府勒緊褲腰帶儘量少花錢。可是並沒有數據表明歐洲的私營部門會在這餘下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增加開銷,彌補政府緊縮財政後留下的空白。
對於很多了解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的人來説,這真是再熟悉不過了。這兩個債務危機的拯救措施如果失敗,那麼將會再現1931年的情景,全球銀行紛紛倒閉引發大蕭條的開始;如果這兩個危機的拯救措施都成功了,那就又犯了1937年的錯誤,因為過早的實行財政緊縮政策,導致蕭條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來因為戰爭才拉動了需求,迎來了經濟的繁榮。
另外,我提到過歐洲中央銀行可能要提高利率的事情嗎?這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謝天謝地,美聯儲還沒有這樣的想法。
在處理這場經濟危機的時候,大西洋兩岸的政治家們沒有展現出一點點的智慧,他們忽視了所有的歷史教訓。看著他們制定的經濟政策,真是讓我痛心疾首,看來小蕭條還要繼續啊。(鹿城/編譯)
本文為譯者授權新浪財經獨家使用,任何媒體未經授權均不得轉載。若需授權必須經新浪財經與譯者本人取得聯絡並獲得書面認可。如果私自轉載本文,譯者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