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金龍魚福臨門申請漲價5% 發改委未表態
在魯花集團率先提價並引發爭議之際,食用油巨頭金龍魚、福臨門也在醞釀漲價,並已向國家發改委提起“申請”。
一位了解內情的企業高層透露,“益海嘉裏旗下金龍魚、中糧集團旗下福臨門,也都在向國家發改委申請漲價,漲價幅度在5%左右,但發改委還沒表態。”
益海嘉裏與中糧福臨門提出漲價申請,與魯花集團宣佈漲價時間大體相同。7月10日,魯花集團表示,由於食用油限價結束,加上原料花生價格大漲,魯花品牌花生油漲價5%。但其後不久,魯花撤回了漲價函。
“申請”漲價
價格倒挂,“企業都在緊繃著,不敢第一個説出來(漲價)”
從4月初開始的、為期2個月的第二輪食用油限價令在6月已經到期。
上述企業高層透露,“與魯花集團下發漲價通知同時,金龍魚和福臨門也都在與國家發改委交涉,希望其同意漲價,不過,當時發改委壓著不讓漲價。它們要求的漲價幅度平均在5%左右,現在各方對價格很敏感,不能大幅度提高。”
不過,益海嘉裏與中糧福臨門的提價申請,恰好撞上了魯花的提價風波。在魯花漲價的消息公開後,迫於外界壓力,魯花集團不得不撤回漲價函。益海嘉裏與中糧福臨門遞交漲價申請也變得更為低調。
7月19日,本報致電益海嘉裏,該公司表示,“從去年11月以來國家調控食用油價格,企業面臨著不小的成本壓力。但是否曾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漲價,公司不予回應。”中糧福臨門一相關負責人則稱,“近期提價的主要是一些單一産品的企業,由於花生原料漲價比較多。像我們作為綜合類企業目前不太有問題,可以通過內部控制和調整壓縮成本。”
上述企業高層表示,“企業都在緊繃著,不敢第一個説出來(漲價),公開透明地講就會等著倒楣;而低調地提出漲價,一般不會有事。”
儘管魯花集團提價遇挫,但是整個食用油行業企業都在希望限價令鬆動。山東一家中型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公司的壓榨環節沒有利潤可賺,生産小包裝油也處於虧損狀態。如果國家允許提價5%-7%,公司才能勉強不虧。”
東方艾格油脂油料分析師陳莉娜指出,“目前,國內一級豆油價格在10050元/噸左右”,壓榨一噸國産大豆油企業要虧損十幾元,而壓榨進口大豆則小幅盈利。
相比壓榨環節,小包裝食用油生産企業虧損更大。一食用油生産企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一級豆油價格在10050元/噸左右,小包裝食用豆油出廠價被限定在9400元/噸,每加工一噸小包裝豆油,企業要虧損650元。
此前,益海嘉裏人士稱,由於原材料和下游産品價格“倒挂”,益海嘉裏小包裝食用油上半年8-9億元。
行業洗牌
益海嘉裏和中糧福臨門的漲價“申請”,還未獲發改委批准,食用油生産企業仍在繼續等待。但在等待之中,小企業已開始陷入困境。
前述企業高層稱,“日加工量100噸的小企業,市場留給它們的空間已經有限,由於難以支撐到限價令結束,一批小企業會倒掉”。
上述山東企業人士也稱,“現在,進口大豆價格已經達到每噸4200-4300元,每加工一噸會虧100多元”,“我們旁邊有一家企業跟我們大小差不多,年加工量約100萬噸,因為面臨虧損,前一階段停工了”,“它們最近又重新開工,但已經不再大量壓榨大豆,而是轉型做豆粕和蛋白深加工”。
大豆壓榨行業講究“規模效益”,壓榨虧損,豆粕和蛋白深加工業務可以彌補,但小企業深加工能力比較薄弱。
對小企業來説,另一個不利因素是,在限價期間,大企業可獲得一定數量的國家定向拍賣的的油脂油料,價格相比市場價更便宜一些。而由於小企業不承擔限價的責任,因此也無法參與定向拍賣。
多位企業人士對記者稱,今年,食用油加工行業將發生洗牌,不少日加工100噸大豆的小企業將會關門。
“平抑”無望
此前的摸底調查説明,國家植物油儲備量處於中等偏下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企業都在叫苦,國家不再組織向大型企業定向拍賣油脂油料,企業完全從市場採購大豆等油料,成本太高,企業有點撐不下去了。”
6月底,國家糧食局對主要省市食用植物油庫存情況進行了調查。6月21日-29日,國家糧食局派出8個聯合抽查工作組,對上海、江蘇、安徽、山東、湖北、廣東、四川、陜西等8個重點省份食用植物油庫存情況進行檢查,共抽查了26個地(市)的50個政策性油脂儲存庫點,檢查庫存油脂106.9萬噸,同時對28個非政策性油脂企業進行了摸底調查,對所抽省份油脂庫存省級普查工作進行了檢查評估。
在陳莉娜看來,這次摸底調查是為國家價格調整作參考,核實庫存後,有利於後期的政策調控,不過,“調查結果顯示,國家植物油儲備量處於中等偏下,國家不到緊急時不會動用”。
這也就意味著,加工企業希望通過國家拍賣來緩解成本壓力的希望,難以變成現實。陳麗娜稱,從2008年國家收儲以來,國家庫存大豆在700多萬噸,現在已經賣出500多萬噸,到5月底還剩200萬噸,“雖然還能維持一段時間,但不可能賣得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