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張曙光:地方舉債搞保障房為病急亂投醫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0日 15: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審計署審計的地方融資平臺6576個,比央行統計的數字少了3000個

  如果土地財政持續惡化,地方政府有可能出現債務危機

  發改委近期發佈通知,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借貸解決保障房建設的融資問題,這樣,地方債務膨脹就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

  6月27日,國家審計署發佈《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107174.91億元,佔GDP的27%。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67109.51億元,佔62.62%,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23369.74億元,佔21.8%;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其他相關債務16695.66億元,佔15.58%。到此為至,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第一次有了一個權威的官方數字。

  這一權威數字既可信,又有可質疑之處。據審計署全國地方政府債務審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人員介紹,今年上半年,審計署派出4.13萬名審計人員,歷時3個月,對31個省市自治區和5個計劃單列市本級及所屬392個市本級、2779個縣級政府的全部政府性債務187.36萬筆,按照“見賬、見人、見物、逐筆、逐項”的原則,進行了審計,得到了上述審計結果。工作深入細緻,因而是可信的。但是,據人民銀行發佈的《2010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稱,地方融資平臺貸款近14.4萬億元。銀監會公佈的數據是,截至2010年11月份,全國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約9.1萬億元,國外一些機構估計的數字更高。這裡有一個概念上的差異。國家審計署審計的範圍包括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地方政府債券,涵蓋的範圍大於央行和銀監會。然而,審計署審計的地方融資平臺6576個,比央行統計的數字少了3000個。根據審計署的報告,在10.7萬億地方政府債務中,有8.5萬億元為銀行貸款。如果把這些沒有審計的地方融資平臺包括在內,並按照審計署已審計單位的平均數計算,那麼,地方債務有可能接近15.6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12.37萬億元。前者超過了央行的報告,後者與穆迪公司認為審計署的審計低估了3.5萬億元銀行貸款的數據相差不大。

  10.7萬億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加上近三年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發行的6000億債券、公共部門債務餘額,以及公共部門的隱形負債,我國公共部門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約為50%左右,在60%的預警線之內。從總量上看,風險似乎可控;從結構上來看,風險仍然不小。主要是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負擔較重,2010年底,已有78個市級和99個縣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債務率超過100%,即其綜合財力小于當期債務,處於破産境地。由於償債能力不足,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借新還舊,甚至出現了逾期債務。特別是“部分地方政府的債務償還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較大,2010年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中,承諾用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的債務餘額為25473.51億元,共涉及12個省級、307個市級和1131個縣級政府”,約佔37.9%。然而,今年前五個月賣地收入下降了11%,如果土地財政持續惡化,地方政府有可能出現債務危機。

  根據此次審計結果,審計署提出三項建議,一是要按照“誰舉債,誰負責”的原則,區別不同情況,積極穩妥地處理存量債務;二要繼續推進融資平臺公司的清理規範,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規擔保行為;三要建立規範的舉債融資機制,實施全口徑監管和動態監控。三條建議的確很好,但能否採納和做到,則是個問題。就後一點來講,涉及舉債主體、舉債方式、債信評級、抵押擔保、風險預警、還款安排、違約責任等。據披露,2010年底,在31個省級政府中,7個未出臺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規定,8個未明確債務歸口管理部門,14個未建立政府性債務還貸準備金制度,24個未建立風險預警和控制機制。可見,我們的舉債機制很不完善。

  然而,我們不是在完善舉債機制上下功夫,而是在開口子上用力氣。就在清理地方融資平臺,抑制地方債務膨脹的同時,發改委近期發佈通知,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借貸解決保障房建設的融資問題。不錯,保障房建設是一大民生工程,其資金缺口的確很大,但問題在於如何解決?我們一方面不承認市場供給廉租房的合法性,各地要改造城中村和取締小産權房,另一方面又要蓋1000萬套和3600萬套保障房,這本身就是悖謬的(編者注:張曙光認為,解決城市低收入者住房問題不用政府大張旗鼓進行保障房建設,只要政府肯承認小産權房、城中村問題就很能解決問題。)。地方舉債搞保障房,你有什麼辦法保證他融得的資金不用於其他地方?這樣一來,地方債務膨脹就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由此可以看到,我們政府的行為方式不是通盤考慮政府職能和責任,先建立制度和規範,然後採取行動,而是遇到一件事情,採取一個辦法,發現一個窟窿,打一個補釘,特別是一些所謂急事、好事,説好點是雷厲風行,説壞點是病急亂投醫。(天則所2011年第2季度宏觀經濟分析之一,未完待續)

    張曙光為著名經濟學家,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張弛為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