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創業板的轟動效應再起。一邊是創業板股價連連翻綠,一邊是許多上市時間不長的公司預告中報業績大面積預減。由此,投資者在對創業板的責難中,又對即將成立的新一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充滿期待。
創業板公司上市不久業績驟變意味很深,警示沉重。回過頭看,質疑萌生,當初對創業板公司的審核是否存在一些瑕疵,把問題深埋著的公司視為成長性企業;往前面看,有問題要問,創業板需要什麼樣的發審委才能把好關,真正把符合創業板定位的公司輸送給創業板。
兩年前隆重開市的創業板,承載著管理層和設計者的一個重大期待:創業板要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高成長型創業企業的發展,創業板是落實自主創新國家戰略及支持處於成長期的創業企業的重要平臺。
然而,願望與事實的相悖卻來得很快。筆者梳理了220家創業板公司的業績,發現有近70家公司違背創業板的創設宗旨,業績自上市後就逐年逐季下滑,與“高成長性”背道而馳。而這些業績下滑的公司近半數遭遇“破發”。
以個案來看,曾公佈一季報的科泰電源1至3月份業績下滑76.89%,長城集團和騰邦國際的下降幅度分別達到26.81%和24.67%。在創業板一季報業績出現同比下降的公司中,既包括在2009年較早上市的安科生物、新寧物流等創業板公司,也包括上市時間不長的華峰超纖、四方達、松德股份等公司。
我們需要正視一些費思量的現象。儘管有些創業板公司在上市之初業績增長非常快,但上市一年甚至半年就業績大幅下滑;儘管有些創業板公司在上市之初承諾主業極富創新性和成長性,但圈進的鉅額資金卻沒有創新項目可投,而是轉身投向了房地産。
其實,事實與道理已經很淺顯。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大變臉”或者連續虧損,歸根結底就是這些公司中的多數當初在主業上並不具有“創新性”、“成長性”,加上經營不夠穩健,高成長性難以持續。
在創業板上市公司中,由於主業的創新性和技術層次不同,公司業績的成長性也顯示出很大差異,這類例子有很多。身處倉儲、貨運代理這一充分競爭性行業的新寧物流,由於行業技術門檻低,公司在品牌、管理和服務又乏善可陳,上市後不久就在經營上現出疲態,今年一季度出現虧損,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68%以上。而愛爾眼科通過專注于眼科醫療服務形成品牌聚合力,在行業內快速複製,使公司經營取得不俗業績。
在新一屆發審委即將産生之際,有投資者喊出:希望再少埋一些“地雷”。大而言之,監管部門應該堅守創業板的定位,其創設主要目的是為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成長性”企業提供融資平臺。所以,創業板切不可辦成第二個綜合性的主板,需要確保它的“純凈性”和“創新性”。細到操作層面,為確保創業板的“純凈性”和“創新性”,需要在源頭上,也就是在上市資源的選擇和培育上把好關。
創業板的發審委承擔著把關的角色,其組成人員的結構顯得尤為重要。創業板發審委的構成人員應該以獨立方專業人員為主體,行業以及管理方面的專家為組成部分,兼顧一定的高端學者以及研究人員。事實上,怎樣在未來創業板發審委的人員構成中達到一個專業性和公正性的平衡是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