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順應糧食流通新形勢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9日 22: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糧油市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融入全産業鏈體系

  □本報記者 裴會永

  由於小麥市場價高於托市價,托市收購無法啟動,在小麥主産區,往年接受中儲糧委託收購的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市場化收購遭遇資金瓶頸,加之農民惜售等因素,收購進度緩慢。

  這是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以來,小麥主産區首次大面積無法啟動托市收購,一些企業顯得無所適從,應對乏術。

  近幾年,一些購銷企業經營意識逐漸淡薄,發展新客戶、維護老客戶的動力不足。所以,面對今年農發行“以銷訂購、以購定貸”的放貸原則,一些購銷企業由於無法提供購銷合同,只能望“貸”興嘆。

  隨著糧食市場化程度加深,糧食購銷市場化開始居於主導地位。單純買賣原糧的純購銷企業生存發展空間受到擠壓,大型糧食企業,特別是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具備完整産業鏈的企業取得明顯競爭優勢。專家預測,傳統的糧食流通環節面臨深度整合,糧食生産與流通格局將發生大調整和大變化,原有長鏈條、多環節、高成本的傳統流通模式將逐漸為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流通模式和業態所取代。

  基於這一判斷,農發行“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積極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趨勢,樹立支持糧油全産業鏈發展理念,著力打造支持糧油全産業鏈發展主導銀行品牌。而實施這一戰略的載體,是建立糧油信貸戰略性客戶群,即能夠在國家或地區範圍內發揮糧油宏觀調控作用的骨幹企業,機制好、資信好、效益好,有規模、有品牌的優質企業、大中型企業,以及可作為農發行長遠支持重點培育的企業。

  如果仔細解讀,除了成長型企業外,其戰略性客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政策性主渠道,一類市場性主渠道。人們習慣認為,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也是糧食流通主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正是認識上的偏差,導致有些企業缺乏市場意識,對靠貸款補貼的生存方式戀戀不捨。

  以2004年為分水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主體,承擔著不同的職能。中央和省兩級糧食調控體系所屬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是政府糧食宏觀調控的主要載體,主要承擔公益性職能。這個體系之外數量眾多的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與其他社會多渠道一樣是市場競爭主體,其接受政策性糧食委託收購任務,實際是在履行經濟(民事)合同。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狀態下,大型骨幹企業是糧食流通的主渠道。

  糧油經營的最大特點是量大利薄,效益體現在規模上,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後盾,就難以做大收購,有效掌握糧源。早在兩年前,就有業內人士分析,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繼續生存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併入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儲備糧體系,要麼納入農業産業化體系。

  這話雖有些絕對,但有跡象表明,農發行正通過信貸杠桿,鼓勵小規模企業、家族企業和單純購銷企業等,向規模企業、股份制企業、糧食深加工、優質品牌企業、循環利用的高附加值企業融合兼併。對於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來説,除了有效整合資源,努力做大做強外,積極融入全産業鏈企業,短期而言,可保資金及糧食銷路無虞,長期而言,可以擁有更大更好的發展平臺,不失為可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