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達芬奇事件再曝監管滯後安全隱患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9日 08: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標榜奢華的國際一線品牌,對位於中國的代工廠“秘而不宣”;明明是中資背景、中國生産,廣告文案卻以“正宗國外血統”自居;保稅區“一日遊”後搖身一變成“洋貨”,身價倍增……公眾不禁疑惑:“潛伏”多年的“假洋鬼子”,緣何屢屢逃脫監管部門的約束,違規操作多年相安無事?而類似事件在食品安全、産品質量安全領域頻頻曝光,緣何每每需要媒體率先曝光後有關部門才能“神勇出擊”?

  安全領域漏洞何其多

  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達芬奇家居公司今年上半年通過上海口岸共“進口”了11批國産傢具,其中10批的生産廠家分別為浙江海寧某公司和寧波某公司。這兩家公司將傢具出口至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後,再復進口至達芬奇家居在上海的倉庫。達芬奇家居公司無需遠渡重洋採購,只要讓國産傢具經過保稅區轉一圈,就搖身一變為“洋貨”身份,其身價也立刻扶搖直上。記錄顯示,一件牛皮三人沙發出口單價為722美元,進口單價為893美元。僅在保稅區裏“一日遊”,單價就上漲了170多美元。

  上海工商部門發佈信息,經權威第三方檢測,達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號稱“意大利生産、原裝進口”的“卡布麗緹”系列傢具抽檢結果為不合格。

  達芬奇並不是中國市場上的第一個“假洋鬼子”。宣稱是美國品牌、奶源100%全來自國外的施恩奶粉,被媒體披露其真正奶源主要來自國內的山西、黑龍江,而所謂的美國施恩公司也被證實其實是廣東雅士利在美國虛設的一個空殼公司。

  何以成為“漏網之魚”?

  事實上,對中國製造“羞于啟齒”的並不僅僅是“假洋鬼子”,不少“身出名門”的國際一線品牌也對中國的代工廠“秘而不宣”。業內人士透露,不少奢侈品品牌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擁有不少代工廠和零部件的供應商,代工“出口價”在幾美元的産品“週游列國”之後的價格高達幾十美元,但他們或者並不在産品的明顯處標注産地,或者將半成品乃至成品出口到原産國完成“最後一道工序”後,將産地標注為該地,依然以品牌的原産國為“噱頭”換取高價出售。

  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院長吳弘介紹,“留洋”産品原産地的界定也是以“性質改變”為判斷標準的,需要界定的是整體製造在何處完成的概念,而對“假血統”的甄別卻非常難。“中資到海外註冊‘洋皮包公司’,再以此作為‘洋品牌’銷售,本身並不違法。事實上,不僅普通消費者難以察覺,連主管部門也很難監管到。像這種信息披露不完整造成消費者‘誤認誤購’的情況,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侵害,但由於這方面的規定並不是特別實質性,單純從法律方面打擊難度比較大。”吳弘説。

  監管緣何屢屢滯後?

  雖然難以甄別是達芬奇“漏網”的原因之一,卻也再次暴露出市場監管的後知後覺。早在2007年國家質檢總局已經明文規定,進出口傢具必須進行專門的檢驗檢疫。

  上海市相關部門也于2008年開展過針對進出口傢具的專項整治,要求100%摸清傢具生産企業底數、100%實施檢疫註冊、100%建立出口質量檔案,進口産品安全健康、環保項目不合格的100%退貨或作銷毀處理;著重查處使用無證産品和不符合標準要求的人造板、膠粘劑、木器塗料等原輔材料組織生産的違法行為,切實解決傢具中甲醛釋放量、鉛、鎘等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問題。

  但根據最新公佈的結果,達芬奇所謂意大利原裝進口的“卡布麗緹”系列傢具,抽檢被判定為不合格。消費者不禁質疑,這些不合格的“洋貨”為何能通過道道“關卡”,堂而皇之進入國內市場銷售?

  同時,銷售環節抽檢少,也暴露出監管部門“事後補漏、亡羊補牢”的心態。一位監管人員對記者坦言,政府部門每年用於商品抽檢的費用是固定的。相對而言,奢侈品一方面宣稱定位高端、品質精良,另一方面售價不菲,動輒數萬元,因此在日常監督抽查中比較容易“被忽視”。

  從食品安全到産品質量安全,多個領域都頻頻出現這樣的“監管後動”局面。中消協律師團團長邱寶昌曾指出,達芬奇事件暴露出洋品牌傢具在入境、生産、銷售等多個環節都面臨監管缺位。

  復旦大學教授顧曉鳴認為,“假出口”這種鑽法律漏洞的行為,監管本身就比較困難,這種法律模糊地帶造成的監管責任不明確,是監管屢次陷入被動的重要原因。“事實上,原本應該起到倡導企業自律和凈化行業作用的行業協會屢屢失聲,行業潛規則存在多年卻沒有人去‘點破’,與行業協會本身‘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性質也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