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儲糧:最大贏家的尷尬 價低無人賣價高被扣帽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3日 2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王超報道

  2011年,中儲糧成功擠走了中糧等3大央企再次獨霸了夏糧托市收購市場。但由於最低保護價過低,這個最大的贏家陷入了尷尬。

  從來不失火暴場面的夏糧收購市場正式開始了。在各個行為主體都在摩拳擦掌時,托市收購發生了巨變。中儲糧成功擠走了4大糧食央企的其他3家,中糧、華糧和中紡,再次獨霸托市收購市場。

  7月11日,發改委網站發佈了《關於印發2011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早秈稻主産區執行最低收購價的企業為中儲糧總公司及其有關分公司,受中儲糧總公司委託的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企業和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所屬企業,以及地方儲備糧管理公司。

  這也就意味著,中儲糧再次成為了今年托市收購的唯一責任主體。但中儲糧並沒有高興多久,夏糧價格的開門紅似乎註定了今年國儲收購之路會無比艱難。目前,已經上市的新産早秈稻收購價在每斤1.1元以上,廣西南寧地區更是高達1.22元,遠高於托市收購價每斤1.02元。中華糧網的調查顯示,今年湖南、江西等早秈稻主産區的生産成本上漲幅度達到20%左右,農民對早秈稻價格的心理預期最高達到每斤1.2元。

  與此同時,截至7月7日國家臨儲稻穀拍賣結束,我國2008/2009年秈稻庫存已不足80萬噸,各收購主體面臨補庫壓力,後市紛紛看漲,托市收購預計難以啟動。中儲糧或許只能充當看客了。

  單從市場角度來看,中儲糧的看客身份或許會持續很久。“近兩年,最低保護價沒能跟上市場價格的步伐。中儲糧給出的價格成為了市場的風向標,也是最低價。隨著勞動力價格升高等因素導致種植戶不願以低價出售糧食。”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身擔糧食宏觀調控重任的中儲糧還必須要做到“手中有糧”。中儲糧的收糧是戰略儲備,它手中無糧的話全國都會心慌,不利於糧食市場的穩定。

  由於通脹預期的長期高企,我國很多糧油儲備都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拍賣結束。雖然國家並未公佈我國糧食庫存到底是多少,不過市場普遍認為,我國糧食調控的能力越來越弱,收儲行動隨時會展開。

  在向健軍看來,中儲糧要做到有糧可收必須要提高收購價,使糧食最低保護價的提高幅度與糧食市場價格增長的幅度得到平衡。

  “6月份的CPI已經高達6.4%,食品類貢獻率非常高。此時提高糧食收購價並不現實。”東方艾格糧食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如是説。他認為,要想大幅度提高糧食價格必須等到CPI下滑的時候,甚至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走入下滑軌道的時候。

  如果中儲糧私自提高糧食收購價的話,無疑將會遭受和去年同樣的打擊,會被發改委等部門強行停止,並點名批評。

  那麼,中儲糧要如何進行戰略儲備呢?馬文峰建議,現行條件下,我國要對農民進行較大幅度的種糧補貼,用大量的補貼降低終端糧食價格。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做到中儲糧有糧可收,也可以給高企的CPI降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