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嘲笑日企種植順天收折射無知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3日 14: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陳媛媛

  日本人的種植模式,不僅僅是傳統生産方式的堅守,還是道德觀念以及社會擔當的堅守。可惜的是,一些人的思想與道德觀念在金錢和利益面前逐漸扭曲。當我們將日企不施農藥化肥看作笑柄時,人家大概會嘲笑我們的無知與淺陋。

  2006年,日本三家公司合資在山東萊陽租種1500畝地種糧養牛。日企不施農藥化肥,主打無害産品。據悉,由於不採用化學手段,日企田地産量僅為當地人所種田地的一半,5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並成為當地農民的笑柄。(7月12日《新京報》)

  這家在山東萊陽種地的日本企業至今仍未贏利。5年來,這家公司不僅不施肥打藥、放任莊稼自己生長,還放著許多空地不種,讓當地農民看著心疼。明明施點肥就能迎來好收成,明明除除草就能多收三五斗,可他們偏偏不。所以,在當地農民眼裏,這家日本公司過於迂腐、倔強,不懂中國“國情”,當然會淪為笑柄。

  可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日本人不是傻子,他們“傻”有“傻”的道理。誠如這家公司的副總前島啓二所説,“按照日本的古訓,‘種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他們)最看重土壤的品質。雖然萊陽土地肥沃,但經過化肥和農藥的洗刷,土地已退化,前幾年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土壤的恢復上。”所以説,日本人之所以不施肥、不打藥、包括讓土地“荒著”,都是在讓土地積攢力量、以期恢復生産。古代日本農業發展深受中國影響,從日本人對待土地的態度,其實不難發現這裡面蘊含著中國古代樸素的可持續發展的哲學思想。

  中國古人極其重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儘量使人類的活動合乎理性,以期形成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之間的良性循環。早在春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了保護懷孕的鳥獸以永續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的法令;孔子則提倡“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這種不撒網捕魚、不射巢中歇宿鳥兒的主張,也是在避免生態資源發生代際供求矛盾;漢代的《淮南子》則是古人對生態環境保護最完善的論述,其中“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的思想更是影響深遠。類似的提法還有很多,不足一而論。

  遺憾的是,在我們當下的農業生産中,這種傳統而又樸素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不斷地被短期利益、眼前利益所遮蔽。農民們對農藥過度依賴、向土地過度索取,導致大量土地變得越來越貧瘠。在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的思想牽引下,我們丟掉的又何止是健康的食品,還有公德心的淪喪與社會責任感的缺失。

  地種完了,子孫怎麼辦?糧食被污染了,別人的身體怎麼辦?環境被毀了,未來怎麼辦?這些問題在短期利益面前早已被人們拋諸腦後。從食品源頭開始、到加工産業、銷售産業……每個人都被這種短視利益驅動往食品里加一點“毒”,最終只能導致社會資源的日益枯竭以及道德標準的一再頹廢。

  日本人崇尚讓農作物自然生長、順天收的做法,短期看的確不賺錢甚至賠錢,但從長遠看,他們生産出的“無公害”、“綠色”,對吃慣了“毒米毒菜”、喝慣了低標牛奶的中國人來説,其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

  可以説,日本人的種植模式,不僅僅是傳統生産方式的堅守,還是道德觀念以及社會擔當的堅守。可惜的是,一些人的思想與道德觀念在金錢和利益面前逐漸扭曲。當我們將日企不施農藥化肥看作笑柄時,人家大概會嘲笑我們的無知與淺陋。